第三百四十三章 商议
第三百四十三章 商议 (第2/3页)
而会促使对方审慎思考,重新设定谈判的期望值……
又比如,
比摸清楚对方的需求和策略更重要的……
是深入了解这个人!
他的成长环境、价值观、文化、信仰、爱好……
这些才是构成对手做任何决策和反应的最原始因素。
此外,隋波还逐渐意识到,
谈判的核心,是要把“零和博弈”转变为“正和博弈”。
很多时候,谈判双方无法在某些细节上达成一致,是因为纠缠于彼此的利益之争。
这个时候,
如果能把大家谈判的视角和利益空间,上升到产业发展和世界竞争格局的高度……
反而会在谈判的核心内容中,产生额外的增量,形成开放性的全新思维模式。
“竞争”和“合作”并不矛盾,
只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而已!
………………
当然,隋波虽然已经形成了整体的策略,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那就是,他对张忠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并不了解。
知己不知彼,这可是临战大忌!
虽然在前世时,
因为中兴和华为被制裁事件,芯片产业一时间火爆,为大众所关注。
隋波也因此,看过很多有关张忠谋的文章。
也算是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比如他1931年生于宁波,父亲是宁波财政局长。
37年从宁波搬到广州,又因广州被日军飞机轰炸,逃亡香港。
没几年香港沦陷,42年张忠谋一家人突破日军重重封锁,经洛阳、长安,历经艰险,饱含恐惧,一路“闯关车”,来到陪都重庆,张也入读重庆南开中学。
45年抗战胜利后,张忠谋一家搬回上海,过了两年“歌舞升平”的日子。
淮海战役开始后,张家又仓皇离开上海,逃到香港。
他那句高中毕业后高呼的“黄浦江,我们还能在这里住多久.....”,在后来的很多文章中被反复提及。
似乎那些文章的作者,都在刻意强调,他心中依然深藏有爱国之心……
但真是这样吗?
也是那一年,张忠谋出国留学,去了美国……
之后,张忠谋就开启了“传奇”一生。
哈佛本科、MIT硕士、斯坦福博士,
领导德仪,在美国半导体行业里叱咤半生,走上行业巅峰。
53岁归台,56岁创办台积电,开创芯片代工(Foundry)模式,更改变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
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这个全球芯片产业巨人。
显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
他生长于大陆,但从出生到青年,都处于山河飘摇,风云变幻的战乱和颠沛流离中。
他大半生都在美国,取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也是美国国籍。
但最后老年落叶归根的时候,他却去了弯弯……
在隋波前世时,
有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张忠谋为什么不回大陆?
并拿“两张”做对比:
张汝京在弯弯长大,大学毕业后才去美国留学和工作,却一心一意要回大陆,发展“中国自己”的半导体;
张忠谋在大陆长大,也是去美国留学和工作,却跑去了弯弯,发展“类美国”的半导体。
可是,按说以张忠谋的出身……
他应该比是张汝京,更心向大陆才对啊!
所以,前世包括隋波在内的一众吃瓜群众,都很难理解张忠谋这个人的想法。
其实,很多时代的东西,
没有经历过,仅从文字上去看,是很难感同身受的。
今天既然要和台积电谈判,
隋波也借这个机会,和与张忠谋有过接触的三人,提出了类似的疑问。
“张忠谋是个怎么样的人?
他对大陆的态度是什么?”
在座的三人中,
王院士和张忠谋是宁波老乡,也同是30年代生人,经历了同样的战乱时代;
江上舟作为早年魔都芯片产业的奠基人,曾邀请过张忠谋来大陆设厂,交往颇多;
张汝京就更不用说了,
和张忠谋恩怨纠缠,从德仪到世大,再到现在的中芯,作为竞争对手,可以说是最了解张忠谋的人之一。
他们对张忠谋的认识,都是比较深的。
而对于隋波的这两个问题,
王院士沉默了良久,才说道:
“在历史进程中,面对大时代的巨变,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
至少,张忠谋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过,他是一个中国人,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