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组建智囊团
265、组建智囊团 (第2/3页)
陈东成平静的笑着,仿佛那上面的数字不值一提。
但对李长青而言,足够他心脏砰砰跳,艰难的咽着吐沫。
合同这块写的很清楚,承诺入职年数最少一年,最多十年。
承诺入职一年,可以领取到十万美金的忠诚奖励。
承诺十年,就是一百万美金!
如果违约了,需要赔偿三倍。
李长青顿时陷入纠结,脸上表情一会一变。
理智告诉李长青,签长约对他而言,无疑是非常大的束缚。
在未来十年,他都得任劳任怨的为陈东成卖力。
不过想想,他如今已经四十岁。
就算不签长约,其他地方会给他开出比陈东成还高的薪水?
李长青不会自欺欺人,绝对没有任何可能。
比起那些能玩命,还有潜力的年轻人,他的潜力已经没了。
要不然高盛每年提拔的合伙人里面,为什么没有他的身影?
只要写上十年,就能领到一百万美金的忠诚奖励。
李长青看了一眼陈东成,觉得这个老板简直就是魔鬼。
这种诱惑,即使李长青是投资界的精英,也扛不住。
“陈总,我愿意签十年。”
李长青不再犹豫,痛快的在签约年限处,填上十年,然后签字,按手印。
合同一式两份,谢靖宇留给他一份。
“聪明的决定,你不会后悔的。”
陈东成指着谢靖宇说道:“一会把卡号给靖宇,他是我的秘书,以后会对你直接发布任务。”
“谢秘书,以后请多关照。”
李长青不敢轻视谢靖宇,在他看来,能担任秘书的,都是老板的心腹,可得罪不起。
“您客气了。”
谢靖宇笑着回道,丝毫没有恃宠而骄的意思。
李长青暗暗点头,一看这秘书就了不得。
这种秘书在哪都是精英人物,一看薪水也不会少了。
猎头公司那边该怎么收费,都由谢靖宇去处理。
李长青搞定了,以后投资方面的业务,就有人负责跟进了。
比如陈东成看好哪个项目,直接指派李长青负责调查,联系,他只需要负责最后拍板签字就行。
亲力亲为不可取,知才善用才是身为老板的成功哲学。
看到一百万美金汇入自己账户,李长青还有些恍惚。
在美国打拼多年,李长青已经算是够节俭的,也没攒下多少。
这一百万美金,对李长青而言绝对是笔巨资,脸上忍不住喜笑颜开。
有李长青这个高盛资深MD,陈东成对这些投行更加了解。
在国外的投行MD中,年收入六七十万美金的比较普遍。
想年收入几百万美金,除非那些合伙人才有可能。
因为到了合伙人级别,他们拿的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奖金,还有投行的股票等方面收入。
想爬到那一步,难如登天。
高盛几万名员工,合伙人的数量屈指可数。
最主要几万名员工,还都是远超常人的精英,这个难度就更大了。
李长青的效率非常快,隔了一天,又有两名高盛的MD被陈东成用同样手段搞定。
和李长青不同,另外两人在签约年薪一栏比较慎重。
他们年纪也就三十五六,属于晋升的比较顺利,但上升无望那种。
两人稍微一沟通,都只填了五年。
实际上五年对于他们而言,也不算短了。
除了在高盛干了十三四年,是为了提升自己履历。
任何一家公司能待满五年的员工,都非常罕见。
三名投资方面的精英入职,算是让陈东成的智囊团充实一些。
李长青开始帮忙联系靠谱的律师。
智囊团没有律师肯定不行,还得同时招两名。
一个擅长诉讼打官司的,一个擅长投资并购之类业务的。
律师收入之所以差距那么悬殊,个人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份尽调报告,某些低水平律师可能只写出9页。
里面也没有详细的法律分析,只有简单的事实陈述。
而同样的内容,顶尖律师可能会出具上百页的尽职调查报告。
包括其他方面的差距,陈东成也听罗云琦说起过一些。
二八定律,在律师界一样被奉行。
顶尖的合伙人,拿的是底层律师永远仰望不可得的薪水。
这倒是跟高盛这些投行差不多,合伙人永远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律师的面试更加顺利,陈东成还没膨胀到挖律所合伙人的程度。
找个业界资深律师,年薪开到三十万美金。
这个年薪在美国也是非常可观的收入。
律师不止是年薪,其他的奖金,交通费,餐补费,这些才是大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