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三年大旱
第五节 三年大旱 (第1/3页)
三年大旱
实话说,写这个故事很忐忑。()涉及到那个敏感时候的事情,到现在还会引起争论。那是个混乱的时代,各种悲剧不断的上演。那三年。中国饿死了很多人。之后的几年,又整死了跟多的人。这个帖子里,我不想争论是非对错,我们只讲故事。如果故事里有涉及到任何敏感的事情,请大家不要涉及到政治,如果观点不一致,我也只是复述了二姨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追求辨明是非。
二姨说他这一生,最兴奋喜悦的是两个时候,一个是日本投降,一个是新中国成立
。而最不愿意回忆的,却是一段时间的事。那十几年的疯狂,拖累了中国发展的步伐,死了多少无辜的人。又拆散了多少和睦的家庭。当时二姨已经年近古稀,对一切的事情都看的很开,却还是看不透人性。
那个年代留给我的印象只有饥饿。所有的人都只为一个目的,生存。能达到生存的目的的,就是吃的。不只是粮食。只要能入口的东西都可以。树皮,草根,家里已经养不起各类的活物了。被饿死的鸡鸭狗都被拔了毛吃掉了。出去一看,每个人走路都是飘乎乎的。除了必要的活,为了节省体力都尽量在炕上躺着。身体不好的老人躺着躺着就去世的比比皆是。阵扔吐技。
我们一家能在那三年活下来,没有一个人因为饥饿死去,全是仰仗二姨。
在没发生灾难之前,屯子里已经是公社制,家里不开火了。大家将一切的资产都上缴,然后满心期待的等待共产社会的美好。刚开始的确美好,大锅饭,大家敞开肚皮吃。只是后来饭慢慢的从干的变成稀的,从稀的变成菜粥。再后来,不做大锅饭了。每人每天发定量的毛粮食回家自己做饭吃。不过却说这只是暂时的,粮食丰收了还会改回来。人们信任领导所说的任何一句话。没有任何怨言的领着少的可怜的粮食回家自己做。
毛粮食,就是带壳的粮食,算上皮子称斤两。那时候成人一天才七两也不是八两的样子。谁家要是有半大的小子就倒霉了,因为不按成人的量供给,减半,而他们那个年纪还特别能吃,一个半大小子顶格成人的饭量了。
孩子们都饿坏了。却也从此变得特别的懂事。我的小儿子,当时才五六岁,走路还是摇摇晃晃的,出门总是低着头,干嘛呢?寻找路上一切可能捡到的粮食。哪怕是一粒苞米也要小心翼翼的捡起来。死死攥在手里回来交给我。拿着这颗苞米,我心里别提多酸。到现在我问起他,他却不记得了。只是记得小时候最好吃的东西是小豆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