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通人性的狐狸

    第四节 通人性的狐狸 (第1/3页)

        通人性的狐狸

    二姨曾经在西山上,陪着刘老和他夫人住过一段时间

    。

    那时候二姨已经到了识字儿的年纪。当时农村观念还是传统的,觉得女孩子就应该洗衣做饭,操持家务。至于识字应该是男孩子的事情。在这方面,姥姥是很有见识的。她并不认可女人无才便是德。认为多读书识字就能多懂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好事。于是认可二姨也学习。在孤独欢喜一节,已经提到刘老的夫人曾经在村里开过私塾,其实刘老的夫人,就叫刘奶奶吧,她后来因为身体不好,想跟刘老在山上静静的疗养身体,将私塾关闭了。所以后来村里的孩子只能走远路去镇上上学,早起晚归的,这样一来,很多女孩子就放弃了。一是家里并不支持,原来是因为私塾开在村里,刘奶奶又不收学费才让去的。二是放学回来天晚了,女孩子走夜路不方便不安全。阵斤狂号。

    二姨并不想放弃学习。她喜欢写字。每当拿起毛笔,心就能安静下来。她更喜欢刘奶奶教得那些诗词。听上去那么意境悠远。于是死缠着姥姥,要去跟刘奶奶住在山上,照顾刘奶奶的同时继续学写字。姥姥并不阻拦。还很支持。反正老两口也需要个人帮着打水做饭的。于是姥姥揣了四十个鸡蛋,领着二姨上了西山小屋。

    刘老正在院里打太极呢。见到俩人过来忙往屋里让,自己也跟了进来。刘奶奶在屋里缝补着一件衣服。见到二姨,笑着拉她上炕。又从柜子里将晒得杏子干掏出来塞给二姨。

    听了姥姥的来意,两个老人都很高兴。一时欣慰二姨学习的热情,二是俩人一直住在山上,有时也不免有些冷清,二姨的个性又讨人喜欢,他俩还真希望有这么个人在身边热闹热闹。

    说定了后,姥姥让二姨跟她回家取行李过来。刘老却死活不收那鸡蛋,只是说:“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分。在这住着,多得乡邻的照顾,哪里能收这个。你拿回去。再推辞就是让我们两口难堪了。”

    刘奶奶是个斯文人,不习惯农村很热情的推让。只是笑着说:“你放心,没这些东西我们也好好的教丫头念书识字的。她是难得的聪明伶俐,自己又好学,我喜欢还来不及。东西可拿走吧,你还怕孩子在我这没吃的饿着啊?”

    姥姥被这玩笑逗乐了。也就不好强让留下。从那天开始,二姨就在西山住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