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南巡
第483章 南巡 (第1/3页)
在众多西京权贵,因为皇帝出巡而手忙脚乱,做着最后的随驾准备之时,东宫却是一片宁谧,仿佛不为这京邑的喧嚣所扰。
老皇帝出巡,太子理所应当地留京监国,这点无需争议。当然,东宫也有随驾之人,由文涣、文济二皇孙代表刘旸随侍尽孝,这也是老皇帝钦点的。
弘德殿内,灯火阑珊,刘旸着一身单衣,微躬着腰,坐在书案后,目光沉静而镇定,审视着案上的东西。
那是一张宣纸,质地是种肉眼可见的优良,出现在东宫,更是皇室特供。天下太平了,自然是文艺复兴的时代,从官方到民间,对于纸张尤其是上等质地纸张的需求也跟着增多,成倍地增长,到了开宝二十九年的今日,市面上对于优质纸张的需求依旧是无限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汉的造纸业也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其中最具优势的,毫无疑问是江东纸,“江东纸贵”曾一度是对其价值最好的诠释。
而江东纸中最闻名的,自然是出产自宣州泾县的宣纸,除了泾县纸本身优越的产业环境与出众的产品质地之外,其飞速发展,也得益于老皇帝无意一句话:天下纸张,以宣纸最佳。
然后宣纸的发展,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支持,民间踊跃,官府鼎力,在当时,有老皇帝的背书,没有哪个官府不尽力
樊知古任宣州知州时,对于宣纸的开发尤其重视,举全州之力发展以泾县为中心的造纸业,充分发挥本乡本土的优势,组织技术人员,从选材到制造对州内有意士民进行免费指导。
宣纸的发展,由此开始迅速膨胀,产业规模急剧增大,到开宝二十九年,宣州当地,除了集中在泾县的几大纸场之外,民间的中小作坊更是遍地开花,尤其是泾县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懂点造纸技术,普通农户除了经营田地之外,也会积极参与到宣纸制造产业链中去。
到如今,宣州所产纸张已然远销大汉四海八方,并带动了周遭歙、池等州县一起,江东纸由此大昌,从朝廷到地方,官方使用纸张,多采用江东纸。产自泾县大厂的纸张,则供上层权贵们使用,其中质地最顶级的宣纸则成为皇室专用的贡纸,寻常人严禁使用。
而此时太子面前这张五寸见长的宣纸上,显示的是一张人事图,也是一张权力结构图,朝廷中枢最重要、最关键的军政要职都有所体现,大汉上层权贵的森严等级也跃然纸上。
当然,刘旸最为关注的,显然是近来老皇帝插手的人事调整,一个一个名字地思考那些新履任的将臣,以及背后老皇帝的考量
面色始终平静,沉吟良久,方提起笔,也在人事图上勾选了一些人,比如京畿道副都指挥使马怀遇,这些也都是刘旸最为倚重的人,同样也都身居要职。
良久,刘旸方才醒神,叹了口气,神色复杂地将纸张置于火烛上,默默地任其烧尽成灰。稍微收敛心神,恢复了平日的威严,刘旸冲边上侍候已久的内侍王约吩咐道:“去看看文涣、文济收拾得如何了,让他们来弘德殿见我!”
“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