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求贤若渴慕诗仙】①

    【第39章·求贤若渴慕诗仙】① (第1/3页)

    “圣人颁下求贤令,为的是将天下众才尽数纳入朝廷,人才济济才是朝廷之福,更是圣人与大唐之福——这不是右相建议的么?”

    李林甫虽难得失策,但也没放在心上,见萧江沅笑得如此云淡风轻,才觉几分郁结于心:“看来圣人对我,并不全然信任啊。”

    “圣人对谁也不全然信任,他能这样待你,已经很难得了。”

    “至少对你是。”李林甫若有所指地道,“圣人自从谱完了《霓裳羽衣曲》,身边又有了太真娘子,求贤一事只怕都快忘了,如今却又提了出来,还直接颁出了制书,此乃将军之功吧?”

    见桌上有酒,萧江沅伸手请李林甫入席,亲自为他斟了一杯:“不敢,萧某不过随口一提,又催促了一下罢了。”

    李林甫先是恭恭敬敬地端酒饮下,又为萧江沅倒了一杯:“你我虽称不上什么至交好友,好歹也是老相识了。彼此位置和观念不同,意见相左再正常不过,我找你来也不是为了兴师问罪的——我也不敢。我只是不明白,你我一内一外,互为倚仗,联手位极人臣,这是你当初提拔我的目的。你不是不清楚,只要我稳坐相位一日,大唐安定,你我也安定,为何总要拆我的台?”

    见李林甫如此开诚布公,萧江沅也坦诚道:“右相以为当年严挺之一事,圣人与我什么都不知道么?”

    李林甫官拜中书令不久,李隆基曾经想重新启用严挺之。李林甫得知之后,便去拜访了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他先是告诉人家,说圣人惦记严挺之,若是严挺之能够回京与圣人见上一面,就此回京复职也不无可能。严损之不知兄长与李林甫之间的纠葛,还觉得李林甫此人甚是良善。因兄长当时在绛州做刺史,没什么机会可以回到长安,他心中发愁,便听李林甫道:“不如你给圣人上表,就说你兄长风瘫了,急需回京治病,这不就能回来了?”

    严损之深觉有理,很快就一封奏表递了上去。李隆基一看严挺之病了,甚是可惜,便把他放到了东都任太子詹事。

    严损之这才明白李林甫的险恶用心,可奏表上的内容又不能反悔,否则岂非欺君之罪?好在虽是闲职,毕竟任在东都,日后圣人若再来东都就食,也不是没有起复之日。

    他们兄弟没有预料到的是,昔年张九龄极力反对、李林甫却极力帮扶的能臣牛仙客,在任侍中之后,很快就为李隆基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牛仙客建议李隆基,丰收之年,朝廷在收取赋税的同时,向百姓收购余粮,建粮仓储存起来,以备荒年不时之需。如此一来,关中粮食紧缺的问题解决了,丰年谷贱伤农的弊端也迎刃而解,可谓两全其美。

    此法在长安成功之后,便被推广到全国,待到天宝年间,全国各地储备粮食达一亿石之多,相当于整个大唐足足四年的粮食总量!

    也正是因此,直到去世,李隆基也再没去过东都。

    李隆基能知道其中是非,李林甫并不意外,反而还高兴了几分。

    萧江沅见状,继续道:“前两日,右相还建议圣人把边将都换成番将,以胡治胡。此法确实对症下药,定有成效,圣人也十分认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