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自苎罗(15)

    浣纱自苎罗(15) (第1/3页)

    浣纱自苎罗(15)

    宫韫面色却似忽然想到什么一般,一瞬极凝重,

    “出战,自是义不容辞,只是……”

    一个书生道,

    “宫将军,您若是有难处,还请相告,我们必以最大能力助您。”

    “是啊,咱们这么多人,总能想想办法。”

    “宫将军,您快说吧。”

    宫韫面色不忍,无声地叹了一口气,沉重道,

    “到底是害怕渡江焚船,鸟尽弓藏。宫家之所以被贬,是因为匈奴战休,宫家无用了,更因为圣上……”

    宫韫终究是未将剩下那半句话说出口。

    他只道,

    “一时用,一世休,只怕归来时,宫家便活不了了。”

    他的手微微颤抖,一双眸中的情绪却半分不作伪,宫韫似乎能见从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宫锦宫大将军,拿着红缨长枪,一身红披风在风中飞扬。

    宫韫的语气带了几分无奈却愤怒的悲哀,声音浅淡,

    “我亦非宫大将军,宫大将军早已死去,这样的悲剧,我只怕再度发生。”

    众人闻言,不由得一怔。

    听不见忙询问宫韫所言,却都不由自主变了面色。

    年少些的不明白宫韫在说什么,年长的人们却一瞬明白了过来。

    眼前这位他们叫了许久的宫大将军,原先并非宫大将军。

    早已逝去的宫锦才是。

    而他们也是多少知道些内幕的。宫家当年在战场上,实在无法抵挡,决定撤城,

    而宫家三将归来后,竟被抓进天牢里,圣上口中说出的理由更是惊人,是通敌叛国,因为和敌国勾结,所以故意弃城。

    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动,有人信有人不信,可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宫家怎可能通敌叛国?若是宫家要通敌叛国,何必要沙场上搏命到奄奄一息才肯撤退,直接倒戈向敌军不就是了?

    更何况,宫家有何理由要通敌叛国,一国的太尉,护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三人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祖上太庙供奉,百姓敬仰,根基稳健。

    而投身敌国,则必然被视作奸佞,受人鄙夷,毫无根基,无疑是在自讨苦吃。

    且宫家家眷全都在长安之中,若宫家就真的通敌叛国,难道就不怕通敌叛国之后,家眷遭难么?

    这其中利弊,显然是明摆着的,宫家除非是疯了才会有这般冒险且不利己的举动。

    如此一来,说谎的,便不是从始至终都说自己未曾叛变的宫家,而是陛下。

    陛下在编造罪名,栽赃宫家。

    知晓过往世事的众人不由得一怔。

    为什么,为什么陛下竟这般作为?

    宫家曾经自己择了权宜之计,退兵弃城,尽最大力保存实力,留下了翻盘的可能。那时,尚且是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下。

    这般行径,陛下没有赞许便罢,竟然还给宫家冠上罪名,押入天牢,受尽折磨,据说,宫大将军宫锦,就是那个时候扛不住酷刑逝世的。

    陛下……竟这般冠以罪名折磨人,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都能看得出宫家绝不可能通敌叛国,那陛下也必然能看得出,那为何还要这般折磨宫家?

    难不成,是因为明知这一切,却因为一时气愤,为了出气么?

    众人齐齐面色大变。

    怎么会这样?

    长隐关不过是极小的一个城池,还没有什么百姓居住,陛下都为了这个这般折磨人,陛下的控制欲望,未免也太强了,甚至都超脱了理智。

    那时,宫家没有顺从陛下,尚且是权宜之计,因时制宜。

    而此时,宫家若未得帝命便擅自出战,只怕……后果更加难料。

    上次是通敌叛国,这一次呢?

    私聚兵马,举兵造反吗?

    知道当年事情的百姓们面色一变,而不知过往的百姓们却是以为,宫韫是在说宫家如今,是因为被用完了就被丢弃一旁,飞鸟尽,良弓藏,陛下本就有打压,消磨宫家的意思,若宫家再妄自举动,只怕陛下眼里决容不下沙子。

    堂堂开国功臣都被贬为庶民,遭受如此劫难,若作为庶民的宫家还敢再度违背陛下的意思做些什么事情,只怕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