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学习民族文化狂潮
第299章 学习民族文化狂潮 (第3/3页)
好像挺多的。
又一老者娓娓分析道来:“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汉皇寻找杨妃子。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人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妃子,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汉皇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馀’,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汉皇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妃子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领导们发愁,汉皇,杨妃子,马嵬坡,蜀地,仙山……隐藏什么奥秘吗?
智囊团继续分析:“《长恨歌》可能有讽喻的意味。马嵬坡杨妃子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汉皇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
“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汉皇对杨妃子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
“汉皇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
“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大佬们头发没掉光的,此刻也快掉光了。
揣摩上面的意思好痛苦啊。
也不指明方向,给点提示。
这比让他们扫黄打非要痛苦一万倍,我们不读书已经很久了。
下面的人,依旧在晒研究成果:
“汉皇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
“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汉皇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
“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美蓉花和未央宫的乖柳仿佛看到了杨妃子的容貔。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人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雨到奏凯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又有人分析道:“这篇诗是王子安目前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祖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与叙事诗密切结合的典范之一。”
“诗篇一开头,对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谴责的,但发展下去,诗人却用自己的感情、想象丰富了这个故事,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更普遍的意义,使得作者自己和广大读者都对之产生了高度的同情。”
“人的悲剧性命运及以庄禅思想为依托对这种命运的超越,对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的追求。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有人突然说道:“你们说,会不会上面不是让我们学习《长恨歌》的艺术价值,也不是让我们挖掘其中隐藏的故事,而是让我们去关注作者本人?”
此话一出,一个个面面相觑。
还真有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