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 这个章节名真不吉利
1444 这个章节名真不吉利 (第1/3页)
徐歌是在南部非洲长大的,不知道狮城华人的生存环境有多艰难。
英国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强力推行单一殖民地经济模式,狮城当然也不例外。
对于殖民地教育,海峡殖民政府秉承英国一贯传统压制和误导,殖民政府开办的学校是教会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神学为主,培养的是神父或者牧师,仅有的一所华人自己开办的中学遭到殖民政府的强力打压,一度连汉语都不能使用。
樟宜海军基地是印度洋舰队的财产,不受殖民政府管辖,南部非洲的教育水准是有目共睹的,可以想象狮城的华人有多兴奋。
如果可以的话,陈绅士甚至希望能把学校建在狮城,现在多花点钱算什么,如果能用这点钱换取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拥有更好的前途,这笔生意划得来。
无论徐歌如何推辞,陈绅士还是坚持把钱留下,并且承诺还会有更多的捐款。
千万不要低估海外华人的热情,抗战期间,海外华人的捐款总额近13亿,几乎占军费总额三分之一,加上捐赠的各种物资,总价值在50亿以上,仅飞机就有217架。
拿了人那么多钱,徐歌也知道投桃报李,邀请陈绅士参观工地,并且留下和孩子们共进午餐。
因为学校尚未建成,吴兴就在新兵训练营旁边找了两栋房子,作为徐歌和孩子们的临时教室。
这两栋房子都是南部非洲的那种传统两层木屋,阁楼住人,二楼办公,一楼就是教室。
虽然是临时,应有的教学设施也一应俱全,孩子们终于用上了崭新的桌椅,使用的课本是南部非洲通用教材,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使用旧报纸把课本仔细包起来,他们对于知识的态度简直不能用热情来形容,而是神圣。
来到德光岛,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终于不用再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吴兴给孩子们弄来了南部非洲童子军的制服,卡其色的短裤和短袖衬衣,再加上同色的弯檐帽和黑色圆头皮鞋,这套衣服简直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拿到新衣服的第一天,好几个孩子睡觉的时候都不舍得脱下来。
陈绅士远远就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短短四句诗,听得陈绅士顿时老泪纵横。
徐歌惊讶。
穿西装的中年人解释:“家父久别故土,乍闻乡音情难自抑——”
“见笑了——”陈绅士情绪激动,陆游的这首《书愤》,完美道出狮城华人寄人篱下的辛酸及不甘。
孩子们正处于上课期间,陈绅士很有礼貌的没有走进教室,就这么站在教室外整整听了半个小时,徐歌给搬来椅子都不坐,简直听得如痴如醉。
孩子们的午餐遵循南部非洲一贯风格,量大管饱营养丰富,牛奶和鸡蛋必不可少,南部非洲军人都快吃吐了的午餐肉,在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