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诱敌(4)

    第314章:诱敌(4) (第1/3页)

    毋容置疑,郑爽这一仗必须打赢;不仅是他在朝堂当着宋真宗的面撂下大话——粉碎辽国萧太后的南侵。

    还因为这场胜利关乎到文武大臣的信心和京城百姓的情绪,文武大臣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惧辽心理;这在对待杨家将的问题上反应得尤为明显。

    杨家将三代抗辽,老令公杨业为抗辽付出了鲜血和生命;老令公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终年累月守护在边关,跟辽军两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把脑袋拴在裤带系系上为国尽忠。

    但朝廷以王钦若为首的主和派也就是投降派却没有停止对杨家将的攻击,投降派说辽人之所以肆无忌惮地骚扰宋国边界;全是杨家将惹的祸。

    譬如说取水,那年由于干旱人畜缺水;宋辽两国都缺水源。

    辽军兵士掩护百姓过境霸行霸占宋国水源,和杨延昭率领宋军发生战斗;引起两下里几次大规模的战斗。

    这些正义的抗争战斗却被投降派说成杨延昭有意挑起事端,要求朝廷惩处。

    坚持正义的大臣反驳:宋国百姓缺水,宋国百姓也缺水;辽军掩护百姓进到宋境强占水源,杨延昭率领军队将其驱逐走这是保卫自己国家的资源和百姓;怎么能说是挑起边境战争。

    投降派无言以对,但杨延昭这样的武将不升官阶;杨延昭在边关几十年还是个五品军官,这次要不是郑爽、秦始皇、寇准坚持让杨延昭坐枢密副使,杨家人在战斗十几代也进不到朝廷的中枢部门。

    还有汴京老百姓的情绪,寇准当初接到边关告急塘报之所以扣押不向外张扬,怕的就是京城百姓知道辽军南下的消息后惊慌出逃而自己乱了阵脚。

    郑爽赶来黎阳度的途中已经看见不少百姓在逃走故乡,说辽军势大朝廷军队不是对手;趁早躲走是为上策。

    郑爽忘不了宋真宗主持的朝会,文武大臣一听辽兵南下大多数胆战心惊;投降派、逃跑派趁机兴风作浪献言皇上迁都。

    王钦若、陈尧叟这样的扛鼎大臣更是妖言惑众,劝告皇上迁移都城于金陵抑或成都。

    王钦若、陈尧叟的观点被郑爽、寇准一干主战派全盘否定,宋真宗明智了一把站在主战派一边;投降派王钦若被贬往天雄军做了判官,主战派在朝堂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基于这种形势,郑爽这一仗必须打得辽军满地找牙才行。

    幽静的小河北郑爽揽入眼睑中,河边昂首挺立的杨树随风招展发出“哗啦啦”的风动声。

    柳树在风动中却像一个羞涩的娇娘,把满头青丝抛到水面;风儿一吹,柳枝便轻轻在水面上拂过;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