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御敌(2)
第304章:御敌(2) (第3/3页)
个发展过程密不可分。
秦国原本是坐落在东海边的一个小国,但是由于其他国家的挤压;被迫迁徙到西边。
而中原国家一直把这个秦国当成戎族,也就是少数民族来对待很瞧不起它;认为它是个没有开化的民族。
可以说,秦国是在一种很艰难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除此之外还跟它的地理环境有关系。
秦国地处西地,靠游牧民族比较近;也可以说是在游牧民族的包围中发展起来的。
事情都有双重性,游牧民族擅长骑马射箭狩猎;这对秦国的影响太大了,耳濡目染后就会形成崇尚武力的民族精神。
秦国这些因素,商鞅的变法是根本;商君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
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那么,整个百姓的生活就跟打仗挂起钩来;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商鞅变法.功不可没。
军功爵制使得原本就拥有注重家庭理念道德的秦国军民视死如归,使得原本就狂野矫健的秦军变得循规蹈矩;以参军打仗和勤劳于农业生产作为出人头地的出路。
这也就自然而然地让秦国上下形成了全民皆兵,全国皆军的“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局面。
以至于到了战国后期,即便是身穿犀牛铠甲的魏国军队;在秦军野蛮强悍的前仆后继攻击下,显得不堪一击犹如以卵击石。
山东六国因而在秦国精锐强悍的军事力量的泰山压顶般的进攻之下,显得摇摇欲坠;只得通过与其他五国的相互攻打兼并来补偿自己的损失而元气大伤,故秦国横扫六国;统一华夏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华夏人来说,秦国的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
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因而秦国基本上没有自相残杀的内斗发生,而是一致对外杀敌立功;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秦始皇和魏延谈兴正浓,薛世三和淳于婉云回来了,后面还跟着鱼儿、水儿、莹儿、星儿几十个容颜光鲜的姑娘。
薛世三和淳于婉云说他们和桥头守军沟通后将打算逃离的百姓全部劝说回家。
鱼儿、水儿、莹儿、杏儿说她们一二百人一直在黄河北岸观察封丘那边辽军的动静,昨天夜里那些鞑子突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