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悲悯皇帝 (3)

    第256章:悲悯皇帝 (3) (第1/3页)

    刘娥在一旁静静聆听淳于婉云和真宗皇上对话,皇上说出“天明后朕要上早朝,让寇准和王钦若当着大臣的面摆摆他们各自的理由……”

    皇上这句话不是引起南北党争的导火索吗?刘娥在心中急剧地寻思着;这样一来朝廷南北大臣的斗争将会白热化,眼下强敌压境;我们内部先争执得不相上下,恨不能做乌眼鸡你吃了他吃了你……

    刘娥是政治女人,被宋太宗敕令从襄王府赶走后;蜗居怡蜀苑认认真真读了几年书,将大宋以前每个朝代能看的书几乎看完;而悟出一个道理:王朝的争权夺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南北党争由来已久;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尽管武力征服了南方几个小国。

    但南方小国像李煜那样有才华的士子车量斗载,对南方人不能做宰相的遗训耿耿于怀;暗中积蓄力量跟北方士子明争暗斗。

    刘娥是蜀人,蜀地是北方还是南方似乎很难说清;但刘娥把自己划归南方人的行列,从心理上支持王钦若、丁谓这些南方士子。

    南人和北人相争,互不服气;最初是从科举制度——状元开始的。

    科举所考八股文代圣人立言,形式固定;科举使读书人把全部心力用在其上,以获取功名利禄为终生目标。

    科举考试是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站在金字塔尖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

    而状元们籍贯的变化也反应了华夏经济地理格局的巨大变迁,以前状元主要出身于北方;伴随着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江南地区转移,南方籍状元数额逐渐增加。

    隋文帝开科举,隋炀帝设进士科;但华夏科举史上有名可查的第一位状元(文科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年)的孙伏伽。

    “状元”一词始于唐代,凡举人进京会试须先到礼部投状报到;故时人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又称状头。

    唐代一般不举行殿试,会试就是最后一次考试;所以状元就是会试第一名。

    唐代状元并没有高出一般进士之上的特殊荣耀,也不为史书所特别记录;如王维、柳公权等人,史书中只称“中进士”,并不强调其状元头衔。

    唐代状元含金量低,究其原因就是唐代的试卷不仅不糊名;考官还会根据考生的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决定录不录取。

    所谓“行卷”,就是考生把平时写的一些最得意的诗赋文章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呈送给朝廷权贵或者社会名流,请求他们向主考官推荐。

    最有名的典故就是王维为了考中状元而博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