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125章:深井探秘(5)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125章:深井探秘(5) (第1/3页)
火镰的形状酷似弯弯的镰刀才有了这个比逼真的名字,火镰是点火工具的总称由火镰、火石、火绳三部分组成。
火镰由铁器制作,火石则是产自河滩上的石头;能做火石的石头要经过河水的长期的冲刷以及石头与石头之间相互的碰撞、摩擦,留下的质底坚硬并能在高速撞击时产生火花的凝缩石头;才是最好的火石。
也有从矿石中择捡出来的火石,这种火石纯度高;配合火镰打火效果最佳。
火绳也叫火绒就是艾蒿的嫩叶,将艾蒿晒干后得之;也有用棉絮参杂艾蒿制作成的火绳,这种火绳经济、方便、耐用,是储存火种的最好选择。
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身具有抗菌、防霉、防虫、镇咳祛痰的功效;用来点燃、储存火种是古代人的一大发现。
火的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人类的取火工具做一个专题恐怕可分为:钻木取火、火石取火、火柴、打火机四个阶段。
钻木取火和火石取火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初期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由被动的保存火种渐进到能主动取火;这中间的变化应是从制造工具时的偶然发现而发生的。
由此推论,火石取火的产生应该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了;人们在用较坚硬的石块制造简单石制工具时发现石头在互相撞击时会产生火花,从此产生了火石取火。
无论是钻木取火还是火石取火,它们的产生时代都无证可考只能做简单推算。
只有火镰的应用时间可以考证,那应该是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铁器的出现。
华夏的冶铁术晚于西亚和欧洲,但有据可考的也是在3000年前就有了铁器。
有了铁器才有火镰,火镰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对火的需要。
薛瑾儿捡到一只火镰后四处摸索一番又找见一个小袋子,小袋里面装着火石和火绳。
薛瑾儿神情亢奋地用火镰反复与火石摩擦使之发热,然后拿火镰用力向下猛击火石;两者相撞后产生的火花顿时点燃垫在火石下面的火绳。
火绳在薛瑾儿手中燃烧起来后很快形成萤火虫那样的暗光,薛瑾儿将火绳辉放出来的暗光拎在手中四处寻找蜡烛和灯盏。
谢天谢地谢祖宗,她竟然在一口棺材上找到十几只蜡烛;从现场情况判断这里时常有人出没,而火镰和蜡烛是来人用来照明的。
薛瑾儿来不及考虑那么多,只是把火绳燃烧着的暗火吹成明火使其点燃蜡烛。
蜡烛点燃后墓室里顿时明亮起来,薛瑾儿把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