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筑造塞外新城
第174章 筑造塞外新城 (第1/3页)
近卫军第一师已经出了大同府,且在玉林卫旧城址扎下了营。
无论小王子会如何报复大明,大明自己的军事战略还是不变的,即遵循着“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大明至始至终都在进行着自己对外扩张的战略。
因为,现在的大明主要目的是要在关外建城,进行矿产开发与土地开发,而不是寻机歼敌,所以,近卫军第一师在玉林卫扎营后便没有向周围运动。
与近卫军第一师来到玉林卫的还有玉林县第一任知县张璁与上万士民,这些士民中大部分是从淮扬一带招募来的饥民。
而现在,他们将成为玉林县第一批定居的汉人百姓。
玉林位于河套东侧,又在大同关外,目前是被鞑靼控制的区域,因而这一带时常会有鞑靼人出没,所以,张璁带着上万士民与近卫军第一师到达玉林后,第一件要做的事,自然是筑城修路。
首先是筑城。
张璁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把这批淮扬饥民全部变成了民工,让他们直接参与筑城工作。
而近卫军第一师则负责守卫新城。
对于城墙,张璁准备直接采用水泥混凝土筑造。
而城内,张璁则不再采用水泥混凝土筑造,毕竟大明水泥产量有限。
水泥混凝土自然也是从京师运了来,这些饥民担任了运输工的角色,不可能让他们一路上白吃饭。
即便是筑造外城也只能用竹筋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一时也没有可能,毕竟大明钢铁产量也还有限。
用竹为筋骨,再浇铸水泥混凝土,也能起到钢筋混凝土一样的强度。
用水泥混凝土砌城墙,速度自然比用夯实三合土快,效率直接提高了数倍,而且,砌好的城墙一个白天就能迅速凝固,并变成坚硬的城墙,且会随着在空气长期暴露后会持续进行物理化学反应,变成更加坚硬的石状物。
三天之内,张璁就带领所有民工筑造起了一座坚固无比的外城城墙。
大同巡抚丰俊贤已经得到朱厚照的旨令,要他全面配合张璁在玉林筑城之工程,因而,他在玉林城外城竣工时,也来到了玉林城,巡视玉林城城墙修筑工程。
事实上,大同巡抚丰俊贤并没有想到张璁修城墙修这么快,他在边镇也做了很久的官,知道边墙筑造不是件简单的工程,全部用青砖自然是不可能的,那造价太高,一般只有重要关隘和京都大城才用青砖,大多数边墙都是泥土半砌外包砖,而玉林城这种关外新城只能先用泥土砌墙,让数个民工一起合力夯实三合土,一点点的锤击夯实出城墙来。
但他没想到张璁在三天之内就构筑好了玉林城外城墙。
大同巡抚丰俊贤说是来巡视玉林城,还不如说是来质疑张璁的,他担心张璁这种年轻县令太过于急功近利,没让民工使劲锤击三合土,而使得夯实程度不够高,从而达到城墙飞速铸造成功的目的。
但是丰俊贤却知道一旦在修筑城墙时偷奸耍滑,那么会直接导致城墙在将来根本无法阻挡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