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祸消弥,风平浪静

    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祸消弥,风平浪静 (第2/3页)

    袁起依然半信半疑:“世子料事如神,不过此书有郡王印鉴,或者是郡王当真被金相所救?”

    虞沨但笑不语。

    又过半月,阳泉郡王在以灰渡为首的天察卫护卫之下,抵达湘州,与袁起谋面。

    至此,金榕中之计划已经全盘崩溃。

    康王抵湘,手持天子密诏,怒斥袁起“大逆不道”,后又一番温言,称天子明断,情知袁起因为重义,才被金榕中欺瞒蛊惑,好在大祸未成,假若袁起能将功赎过,使金氏叛党自入陷井,消弥兵祸,可免以追究。

    阳泉郡王既已亲口承认高祖遗诏为伪,又称自己绝无谋逆之心,袁起当然不会执迷不悟。

    又是一番老泪纵横,跪地接旨,称罪不可恕,当将金氏叛党一网打尽之后,必会亲赴御前请罪。

    而穴居山野的金榕中,总算在十一月末,盼来了湖北、河南相继“沦陷”,袁起数万大军已经直抵直隶的利好消息。

    传讯之亲信声称,他亲眼目睹虞沨尚在袁起手中,眼下,正在河南境内。

    金榕中当然欣喜若狂,立即联络党羽,集合叛军,往河南进发。

    他之谋算,当然不是要与袁起联手攻城,而是得将虞沨这个人质扣留河南,等袁起与卫国公所率禁卫决一死战,待袁起入京,威胁天子“退位”,再趁乱安排死士将皇子尽数斩杀,要胁楚王以“平乱”之名,剿杀袁起,推举康王登位。

    康王已有密函抵达,称他隐匿在安妥之处,只待大功告成,便可现身,肃清锦阳京。

    关键除了虞沨这个人质,便是袁起与卫国公之战。

    金榕中见他全盘计划一一得以施行,占尽天时人和,只以为天意如此,信心十足。

    当然没料到袁起所谓数万卫部,不过是河南都司属下。

    天子为防万一,自然不会允许袁起数万卫军直抵直隶。

    而直隶诸地,多数卫部尚且瞒在鼓里,虽闻“兵变”一事,但因无兵部将令,又不得上官“示意”,只好摁捺不发,而锦阳京中,随着天子笼统以“谋逆”概括,却晦莫如深,满朝文武尽都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但诸如秦相等嗅觉灵敏者,已经料定与金榕中必有关联,故而紧张之余,又暗藏兴奋。

    那些曾与金相“福祸相依”,却因为并无兵权,不能助及,被金榕中“遗弃”的党羽,当然也有大事不妙的觉悟,突然乖巧起来,甚至有人摁捺不住,抖露出金相不少罪证。

    而京都百姓虽也有所耳闻,议论着“谋逆”之事,但并没有见着兵临城下,倒还一如既往地过着“油盐柴米”的日子。

    当知金相已经策动,卫国公总算领命,率京都数万禁军,开赴河南开州。

    这一日,缤纷大雪,北风冷厉。

    金榕中仅有近万卫部,除了临漳五千余人,大都是些闲兵散勇,受其蛊惑,欲险中求贵之投机者。

    不过领将金榕中并不忐忑,他手中兵权多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袁起与楚王卫部。

    开州城外,金榕中与袁起总算汇合。

    两军迎面,金榕中尚且志在意得,却忽闻身后铁蹄如雷,即使踏雪,依然震耳欲聋。

    卫国公银甲披身,领数万将士忽然有若从天而降,四面八方围拥。

    “都司,还请御敌!”金榕中心惊胆颤,与卫国公两兵临阵,并不在他预料当中。

    他的算盘,可是隐藏袁起身后。

    袁起笑了。

    “金氏大逆,若不弃甲投隆,此地便是尔等葬身之地。”

    “都司!我手上可有高祖遗诏,当年先帝已属篡位,奸帝无德,当拨乱反正,推举阳泉郡王登位。”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金榕中当然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