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起源
殷氏起源 (第2/3页)
在《新唐书·卷六十》记载的图书目录中,有“《殷褒集》二卷。”但和其他典籍一样,只有目录,没有内容。
有这样勤政为民、才德兼优的先贤,是西华人民、周口人民乃至中原人民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应当记住他,宣传他,学习他。
殷褒的孙子殷敞,在西晋末年(313),随同司马氏及北方士族迁往江南。东晋统治者为了拉拢北方士族,在江南侨置了许多郡县,当然也侨置了陈郡,侨置了长平县、西华县。殷氏子孙在江南仍是陈郡长平人。其后在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中,长平殷氏迅速崛起,涌现了豫章太守殷羡、建武将军殷浩、东阳太守殷仲文、荆州刺史殷仲堪、尚书仆射殷景仁、兖州刺史殷孝祖、豫州刺史殷琰、东宫大学士小说家殷芸、著作家东宫大学士殷钧、光禄大夫殷不害、尚书左丞殷不佞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这一时期被正史立传的陈郡长平殷姓人士多达十几人。为彰显其为望族,兹一一介绍之。
殷羡,字洪乔,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官员,为豫章太守、光禄勋。晋穆帝永和年间(345~356),殷羡被任命为豫章太守,在即将离开南京赶去赴任的时候,很多人都托他带信(好让他们的亲朋好友都联络殷羡)。他把信一一收下,来到石头渚(江西赣水西口)时,将信都抛进了水里,并说道:“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做致书邮。”成语“付诸洪乔”、“洪乔之误”就是从殷羡这里产生的。
殷融,字洪远,殷羡之弟,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生卒年不详,晋元帝时安东将军桓彝见而叹美之。喜欢《易》、《老》之学,善属文而不善口辩,其兄殷羡之子殷浩每与之谈,殷融总谈不过殷浩。为司徒左西属,饮酒善舞,终日啸咏,不以世事自缚。累迁吏部尚书、太常卿。殷融著有文集十卷传于世。
殷浩(?~356),字深源,殷羡之子,东晋陈郡长平人。是一个名气很大的清谈家。他善谈老子、庄子的奥妙玄理,识度清远。有人问他,将要做官了而梦见棺材,将要发财了而梦见粪土,这是什么道理?他说,官场本为腐朽之地,腐朽之与棺材,自然相连。金钱本来就是粪土,这有什么不好理解?他的答复很让人推崇,所以他年少时就美名远播,被风流谈论者奉为宗主。三府(太尉、司徒、司空设立的府署,称三府)召聘他做官,他通通谢绝。后来他隐居在一片墓地,将近十年。当时,人们把它比之为管仲、诸葛亮。王蒙、谢尚探知他的住处,为了东晋的兴亡,同去拜访了他。访谈后觉得殷浩有收复中原的大志。他们评论说:“殷浩不出来,老百姓可该怎么办?”
简文帝司马昱还没当皇帝、还是会稽王时,就征他为建武将军、扬州剌史。当时桓温灭蜀以后,进位征西将军。威势煊赫,朝庭畏惧。因为殷浩有盛名,朝野推伏,皇家想引为心腹,以抗衡桓温。于是,殷浩与桓温开始互相疑忌。
穆帝永和六年(350),朝廷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执掌帅印,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殷浩欣然领命,以光复中原为已任,上疏北征。连年北伐,屡次失利。桓温早就嫉妒殷浩,听到殷浩北伐大败,趁机上疏,指责殷浩。殷浩被削去职务,贬家为民。并且把家迁到东阳郡的信河县(今浙江衢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