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文人的力量

    第三百六十二章 文人的力量 (第2/3页)

八卦也罢,都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好东西,我们怎么用,那是我们的事情,别人懂的可以来出出主意,提提建议,但不能干涉。”孔贺西早些年就反对过南韩打着太极旗当国旗的事情,这次哪还会客气,总结这句话,意思其实就是,“你们换国旗吧。”

    这次,至少在传统文化界,关荫是得到了大部分的,尤其是掌握着话语权的老学究们的拥护了。

    李森代表古文化研究圈立马给关荫发请柬:“小关没事来我们这个民间草台班子坐坐,我们多讨论讨论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关荫第一时间回复:“肯定要去,越研究老祖宗的智慧,越发现自己的渺小,望之弥高啊,得多向各位先生请教。”

    这话讲究啊。

    这年头,这老师那老师的多,可真正能称之为先生的,那可少之又少。

    老学者薛佑麟问:“小关啊,你孩子在春晚背的那个书,你写的吗?啥时候来,带着我们拜读拜读,那书朗朗上口,是国学启蒙的好材料啊。”

    这件事,其实相关部门和个人找关荫不是三五天了,春晚之后不断有人来找他,关荫都没搭理。

    现在机会来了。

    “不敢当拜读,一定请各位先生雅正,《声律启蒙》能在各位先生的笔下真正成为有利于国学教育的教材,那也不枉老祖宗们把好东西托付给咱们了。”关荫知道,文人好名,要在《声律启蒙》的推广上想独吞好名声,那必然会遭到不少阻挠,至少这些老先生是不愿意给他一个毛头小子下力气推荐的。

    但要是变成由他主编,国内的国学学者们集体审阅,作者名单里加入这些国学大拿们的名字,问题就简单多了。之前他不愿意拿出来,是不想被那些试图“官而优则著文章传世”的官僚分润利益,现在不同了,这是国学上的一大盛事,关荫琢磨着得主动投入进去。

    这可不是写,这算真正的著书立说,关荫也怦然心动,能不能在历史上记下他的名字,就看这本《声律启蒙》了。

    所以说,这人根子上到底还是算一个文人的。

    有这表态,一帮老学究差点乐疯,这小子厉害,懂投其所好,咱们这些人,不爱钱,不爱利,唯独在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