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
(五十八) (第2/3页)
泽元帅都不能平叛,那到底是谁有这样的能力,将这场叛乱平定下去呢?
肖南宇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必然是林允贞了,看了这么久的石壁,早就应该想到这个人,肖南宇赶紧在石壁上搜索林允贞的名字。就在这么不经意间,他看到了“平叛成功”四个字,满心欢喜,赶紧顺着找到前头,却见名字那一行赫然写着两个字——迟峰。肖南宇定下心神,擦干了额头上的汗,然后仔细浏览道:
迟峰,华朝烈帝二年生人,十五岁投身行伍,昭帝二十年拜为华军北军副元帅,圣祖二年,率军出师云门,战败,同年,署理北军事。圣祖五年,上贺表赞同新法,圣祖八年,上疏参葛昀、王悟承等结党,上听之,乃罢黜葛昀、王悟承等。圣祖十年,葛昀复起,调迟峰赴南方平叛,其妥善筹划,善于遣将,终平定叛乱。圣祖十一年,极力主张清查逆党,同年,葛昀病逝,圣祖使其代之。圣祖十五年,拜为全军大元帅,圣祖二十五年,病逝,育有一子,名迟云彬,后受刑而死。
肖南宇看完以后吃惊不已,“人世间的事竟会如此离奇?”,他万想不到,前面牵连数位将帅,连曾泽元帅都无计可施的这个南方叛乱,最后居然是被迟峰给平定了,这让肖南宇有些惊异,而且,黄老刚才明明说了,华朝军中是有两派争斗的,就他自己以前的经验来看,恐怕不仅是有两派争斗,在平民派与勋贵派的争斗之外,恐怕还有南军与北军之间的斗争,南方出事,居然调北方将领来平叛,难道真的连林允贞也压不住吗?
另外,还有一事也让肖南宇百思不得其解,圣祖八年时,老帅葛昀、丞相王悟承被罢免,居然是迟峰上的奏疏,可迟峰不是支持变法的吗?这么做又是为什么呢?尤其圣祖十年,老帅复出,前面看李嵩生平所记,老帅一次复出时,就连连打击李嵩,可为何这次复出以后,不但没有打击上书参劾的迟峰,反而将他调来平息南方叛乱,更有甚者,居然准许他接替了自己担任大元帅,这是在肖南宇看来难以理解的,而且令肖南宇万分好奇的是,这样的事林允贞怎么会允许它发生呢?这不禁让肖南宇更加希望赶紧看见林允贞的生平所记了。
找了两行,肖南宇倒是看到了一个南军高层的名字,可惜不是林允贞,而是——杨佩纶。
杨佩纶,华朝武祖四十七年生人,十九岁考中科举,同年加入文党,昭帝二十年,被投于南军充任监军一职。圣祖五年,接替郑瑜掌管石州军营军权,同年,率部进入两淮地区叶州进行剿匪,斩获颇丰,授南军副元帅兼任监军,仍掌南军石州军营调度。圣祖八年,支持部将率部驰援被围的林允贞、宋奕等人,移交石州军营军权,获朝廷嘉奖,同年,被林允贞指使部将斩杀于南军平南关议事厅,时年四十六岁,育有两子,因在京中得以保全。
肖南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会?”,肖南宇喃喃自语道:“难道真的就发展到这步田地了?”,肖南宇在南军中待了三年,尤其是在郑瑜军中,对于林允贞和杨佩纶之间的争斗可以说早就知晓,他站在石碑前,回忆起当初郑瑜告诉他的那一幕:
这一日,久无人处的南军元帅帐正式开始议事。堂上坐着陈敏,旁侧坐着曾泽,两边一个林允贞,一个杨佩纶,大家见面免不了寒暄客套,待到曾泽命四周兵士退下,陈敏手中的“惊虎胆”一落,几人都正襟危坐,准备口舌交锋了。
率先发难的果然还是林允贞:“我请问杨大人,我南军的钱款到底还剩多少?”
杨佩纶分毫不让,从一开始就摆出寸土必争的姿态:“南军的家底,我也不知道,我也不能知道,朝廷有规矩,各军总领只有一人,除了陈帅,谁能说出南军家底?要说得出来,岂不是坏了规矩。”
林允贞被噎了回来,自然不肯相让,回敬道:“杨大人说得有理,那我这么问,我南军府库里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