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七章 看山是山

    第一五一七章 看山是山 (第1/3页)

    华夏历史上,有不少大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简单点说,就是人生有三大境界。

    起初:看山是山。

    看一会儿之后,觉得:看山不是山。

    看到最后,还是觉得:看山仍然是山。

    小时候,涉世之初,我们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当我们历经红尘之中的诱惑,看到虚伪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觉得自己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通常来说,更多的人,都能走到第二重境界。

    看山不是山。

    很多人,都会在这个境界终老一生,教育孩子,对待事物,都是这种看山不是山。

    然而,也有极少数人,能洞察世事后反璞归真,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

    “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华夏佛家,甚至华夏思想界,看山是山的禅理都影响深远,方云对其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如若不是有着华夏特殊的精神内核,如若不是有着华夏特殊的历史传承,说实话,方云还感觉不到自身的变化,也不会这么快就悟到“还虚还实。”

    还虚还实的原理就是“看山是山。”

    但还虚还实跟看山是山完全是相反的视觉。

    看山是山,是我去看山,然后在不同的时候,根据自身的思想境界产生的一些感悟。

    看山的是我,感悟的也是我。

    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还虚还实则完全不同,这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是“我”被别人看的过程。

    修炼还虚的是我,但是观察我这还虚状态的却是别人。

    简单点说,修炼还虚,方云要让“别人看方云是方云、看方云不存在、看方云还是方云……”

    没错,这就是还虚还实的真谛。

    至强分神修士,给人的感觉,就是客观存在的,是实力极强的代名词,是一方霸主。

    这其实也就相当于刚刚踏入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