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六章 博弈(下)

    第五五六章 博弈(下) (第2/3页)

这是个都察院的御史,负责的就是浙江。

    换句话说,陈镒北上大同的后遗症,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了。

    没有陈镒这个都御史的镇压,下面的御史离着内阁的大佬们太远,肯定不好直接接受领导,接到消息的速度定然也会有延迟,这就会对他们的判断造成巨大的影响,进而在做出某些选择的时候,做出错误的判断。

    这个小瘪三显然没想到,自己在这个时候会被皇帝陛下直接念出来名字,这相当于告诉外朝的衮衮诸公,他在私底下,是给内廷的那个冷灶下面烧了一把火的。

    别管什么朝代了,越级上报这间事儿搁在官场上都是大忌,首尾两端的瘪三也是大佬们重点拉拢和重点打击的对象。

    现在他接了这么个差事,就相当于接了个烫手的山芋。

    内廷把他在这个时候暴露出来,就是逼着他彻底和外朝决裂,在这件事上彻底倒向内廷,将内廷希望的,关于李信之死的阴谋论变成现实,然后站在道德和法理的制高点上,对外朝进行惨无人道的打压。

    而对于外朝而言,他这个二五仔就必须得到应有的惩戒,或许在他回到京师的时候,就是他身败名裂的时候——方法很简单,没有官清似水。如果有可能的话,正统皇帝其实是想要把马愉、曹鼐、陈循这三个人之中的一个派到江南去查案的,这样外朝在京中的顶梁柱,就会少了一个。

    没有了顶梁柱,那么靠着这根顶梁柱的那些下级文官,自然就会心神动摇,这样就能将内廷和外朝之间的势力对比,稍稍地往内廷方向拉一拉。

    操作稍微上一点儿档次,甚至还能借此机会,将整个外朝翻过来。

    就如同当年王振那一套粗暴的操作。

    然而这种想法仅仅是在朱祁镇和王振之间的密谈里,就连金英,如今也只是稍稍听到那么一点儿风,毕竟全国各地无数的大小事情,都要交给内阁来做,四个内阁大学士各管一摊,为了一个只是掌管一省军权的都指挥使下地方,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嫌害臊。

    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哪怕是在金銮殿上,群臣廷议的时候,他朱祁镇都没办法直呼李信为“爱卿”,毕竟……李信的名字除了在他的嘴里蹦出去之外,最多体现在圣旨上。

    不过王振这么多年,在外朝也不是没有半点儿根底的,就像李信一样,哪怕是内廷树倒猢狲散了,可总也有那么几个想要多头下注的人物,打算着烧一烧内廷的冷灶,赌一赌那个一飞冲天的概率。

    所以,对外朝的动作有所预料的王振,很快给正统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