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古人其实挺傻的

    第十二章古人其实挺傻的 (第1/3页)

    第十二章古人其实挺傻的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始皇帝二十八年,皇帝巡泰山,召集齐鲁之地的儒生七十有二,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

    然儒生们各抒己见,虽有阴阳家邹衍敬献《五德终始说》为凭借,依旧不能说服儒生承认始皇帝便是天之子。

    于是,始皇帝就斥退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这便是著名的秦皇碑。

    始皇帝逝去之后,二世皇帝胡亥于二世元年冬巡,再次登临泰山,这一次,胡亥广招天下名士,也想在泰山封禅,只可惜此时天下已经人心惶惶,无人应召。

    因此,二世皇帝只好在空余的一面刻上他的诏书和从臣姓名,当做游记。

    封禅泰山,乃是帝王功业的巅峰,无数有志于此的帝王,无不在追求泰山封禅,勒石刻功以传后世。

    始皇帝用儒生泰山封禅不成,怀恨在心,回到咸阳之后,丞相李斯趁机进谗言,始皇帝一怒之下才有了废书坑儒之举,让原本鼎盛的儒家,顿时进入了人人喊打的局面。

    董仲舒可不是那些脑袋只有一根筋的齐鲁儒生,当皇帝流露出要泰山封禅的念头,他就已经开始引经据典的为刘彻寻找泰山封禅的理论支持。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

    何?

    教告之义也。

    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董仲舒将这一段话刻在木牍上呈给了刘彻。

    字体并非隶书,而是精致美丽的小篆,这与李斯为秦二世皇帝所刻的碑文为同一文字。

    刘彻看完了这些文字,手在木牍上摩挲良久,最终叹口气道:“相传,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蔡丘,而欲封禅。

    管仲曰:古者封禅泰山禅梁父者七十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禅泰山,伏羲封泰山,神农封泰山,炎帝封泰山,黄帝封泰山,颛顼封泰山,帝喾封泰山,尧封泰山,舜封泰山,禹封泰山,汤封泰山,周成王封泰山,这都是天子有大功于天下,才能做的事,你如何做呢?

    朕以为管仲的这句话也适用于朕。”

    董仲舒大吃一惊,连忙进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