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阴谋

    第十二章 阴谋 (第2/3页)

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虽然叫词,但却是诗的别体,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其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到了宋朝,展至鼎盛时期。)

    做完试卷,已是两个时辰之后。

    萧瑾瑜看着自己的答题与诗歌,拭了拭手心的汗珠,满意地点了点头,轻声喊道:“监考官,我要交卷。”

    那名时常关注萧瑾瑜的监考官先是一惊,但见是他欲提前交卷,眼中讶色霎时褪去。

    其余的考生一听有人交卷,心中立时紧张不少,许多人甚至误以为所剩时间不多,书写的度不自觉的加快,失误的次数也逐渐增多。

    监考官察觉到其余人的异样,猜出了他们心中的想法,清了清喉咙,朗声道:“离考试结束还有四个时辰,莫要着急,耐心答题!”

    此言一出,那些人立时冷静下来,急躁的心也稍稍立定。

    监考官走至萧瑾瑜面前,温言提醒道:“还有四个时辰,这就准备交卷吗?”

    萧瑾瑜点了点头,“时虽多,意已尽!”

    闻此言,监考官笑而不语。

    接其考卷,他未看前三题,视线直接转向最后三诗。

    读第一《望岳》,监考官点了点头。

    读第二《出塞》,监考官抚须仰闭目,似是在想象着什么。

    读第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监考官站定,眉宇间满是喜色,眼中满是赞赏,若非怕影响其他人,他怕是要连连惊叹几声。

    三诗,格式正确、用词精辟,既切题意,又抒情怀,如此文采,实在难得,恐怕连那名满天下的张庭生也难以匹敌!

    监考官看向萧瑾瑜的眼神甚至复杂了起来。

    三诗,三种情怀,人生若是没有复杂的经历,想要将情怀与诗融合的如此完美,简直难于登天。看他年纪不过弱冠,却能作出这等诗,监考官顿时生起几分疑心。

    但细细回忆,自己几乎时刻关注着萧瑾瑜,他根本无暇作弊,更何况,这三题考察即兴作诗的能力,又如何作弊呢?这份疑虑也随即消散,看来,的确是因为其文采与能力十分出众。

    他点了点头,道:“行,交完卷,你可以休息了。”

    萧瑾瑜拱了拱手以示回应,在监考官的陪同下,去茅厕放了泡尿,这才回到号舍之中,搭好床,躲进了自己温暖舒适的被窝中。

    第三号舍中便又出现了这幅奇景,七十九名考生奋笔疾书、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