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 等高

    第九百零八章 等高 (第2/3页)

,距离汴渠堤坝又有多远,无不了熟于心,侃侃而谈。

    赵昉虽是个小孩,可见得顾延章说政事,又绕着桌子转啊转的,并无半点不耐烦,而是越跟越紧,越凑越近,唯恐自己听得漏了。

    杨太后在屏风后头,更是已经再坐不住,早跟着站起身来,倾着身子,只差搭着那屏风把头往外头看。

    顾延章足下走得极快,不用多少功夫,便围着桌子走完了一圈。

    黄昭亮站在一旁,本来还想尽早将其打断,然而不知不觉之间,已是听得进去,等到反应过来,待要开口,对面早就回了原位。

    他一面暗暗后悔,一面又有些遗憾。

    后悔是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说话;遗憾却是遗憾,这顾延章,怎的话说得这样快,这样少。

    给赵昉这个不知事的小皇帝做解释,话应当说得更为细致,更为多一些啊!

    汴渠关乎国计民生,自然极为重要。

    黄昭亮身为宰辅,若说不想多多掌握其中情况,那是骗人的。

    只是想寻出一个熟悉汴渠的人,并不难,想要寻出一个自上善门而下,去过泗州的人,也很容易,可想要找一个如同顾延章这般,跟着水工一齐细细丈量过汴渠水深、水文、地势,对汴渠沿岸情形了如指掌,又能如此深入浅出细细综述的人,满殿当中,实在是寻不出一个。

    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机会,没有理由去这样做。

    当然,如若今次给了旁人去接下这个勘测的差遣,其人会怎的做,暂未可知。然而满朝当中,能做到如此细致、周到偏又知道何为重点,抓大放下的,黄昭亮数了数,自己手下,好似暂时还没有。

    他落后了一步,面色就有些难看。

    假筑的汴渠旁,有着一条不大的水沟。而“汴渠”与水沟之间,本是用面糊、木屑揉就的东西堵着。

    行到最初出发之处,顾延章指着那沟渠,对着赵昉道:“陛下且看,此为勘测用的旧沟,乃是汴渠改道之前的河道。”

    赵昉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