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上半场

    第六十七章 上半场 (第2/3页)

有必要把这个时间记下来,因为它很可能是一段传奇的开始。

    不少从荷兰各地赶来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不断地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他们在这里与代表中国的张俊杨攀并肩作战。

    决赛的开始阶段并不精彩,双方显得有些谨慎,毕竟是决赛嘛。但五分钟后,年轻的沃伦达姆按耐不住,率先发动了进攻。

    赫维尔和张俊一个撞墙配合后,将球传入禁区,但球被基伏顶了出来,跟上杨攀的大力抽射偏出了球门五米,除了给后面的广告牌造成了一些皮外伤以外,阿贾克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看台上沃伦达姆球迷以及中国观众则叫好声连连。

    本场比赛的第一脚射门由沃伦达姆完成。

    基伏可以感觉到张俊不惜体力的跑动明显比前两次都要多,范围也更大,经常跑到中圈附近,而巴耶斯反而成了突前前锋。这样子他便无法对张俊实施人盯人防守,确实很聪明,不过……

    你以为你不上来就可以射门得分吗?或者你宁肯牺牲自己为别人创造机会?别忘了你是前锋,射门得分才是你的工作。

    张俊再次回到中场和巴耶斯作配合。而基伏也不上去,就在禁区前沿等着。

    有本事你就永远不要上来,在后面躲着吧!

    邱素辉记不清这是今天的第几杯咖啡了,说实话,每天晚上对着电视看半天的录像,难免会有些疲倦。看过的录像带在后面堆得老高,他已经反反复复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趁着搅拌咖啡的空当,他闭上眼睛养养神,手却不经意间触碰到了一盒录像带。那是一盒他在荷兰所拍摄的,张俊的所有进球。

    邱素辉突然决定换个口味,这段时间都在看国奥队队员的录像带,他还真有些想念那两个在荷兰的少年。他把录像带插入机子中,按下播放键,一阵短暂的雪花后,电视中传出现场的喧嚣。杨攀边路传中,张俊跃起一个有力的狮子甩头,球应声入网。这是他打进的第一个职业进球,邱素辉找了很久才收集到的,他认为这完全有收录下来的价值。

    进球一个接着一个,头球、左脚、右脚、跑动中射门、接球摆脱射门、直接凌空射门、点球……果然是一个全面的射手。张俊只有在不断的进球中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这是邱素辉对张俊下的定义。不进球的张俊不是张俊,积极参与防守的张俊也不是张俊。

    张俊是中锋,中锋的任务就是进球吧?

    他在技术和意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可惜老师阿德里安塞执教一线队以后似乎更偏重战术素养方面的训练。张俊需要有一个老师为他做技术上的指点,自己不在他身边,似乎就没有人了。

    邱素辉突然想起一个人,那个人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惜这个想法不大可能实现。你能指望阿贾克斯青年队的一名教练,去指导一名沃伦达姆的球员吗?

    巴耶斯被加拉塞克从正面阻挡了,裁判当即鸣哨给了沃伦达姆一个前场任意球,距离球门大约三十多米的样子。

    沃伦达姆这个赛季的任意球一直由赫维尔来主罚,不过传球甚好的赫维尔可以将任意球准确送到禁区里面,却不能准确送到对方的球门里面。最近阿德里安塞突然开了窍,既然杨攀的大力射门非常有威胁,何不让他来主罚正对球门的直接任意球呢?因此,从一个多月前他就针对这一点,让杨攀每天加练任意球,并且要求杨攀不要去追求贝克汉姆式的圆月弯刀,他的参考对象应该是罗伯特·卡洛斯,那个矮个子的巴西人。训练中的效果也证明了阿德里安塞的设想,杨攀在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中总共踢坏了三副木质移动人墙,踢爆了两只足球。换来的成绩则是两粒直接任意球决杀。

    杨攀把这个正对球门的任意球仔细摆在地上,然后站起身,开始后退、后退、再后退。果然是学习卡洛斯,连助跑距离都同样的长。退了约十米,他站住了,然后看着对方球门深呼吸。裁判的哨音响了,小碎步助跑,四米后变为大步前进,有力的蹬地使他的速度达到最快,然后左腿稳稳地扎在足球一侧,右脚抡出去,外脚背像枪的撞针一样撞上足球!

    似乎真的听到重炮的怒吼,足球如出膛炮弹一般从人墙一端钻入禁区,张俊腰一缩,足球带着风从他身侧呼啸而过,然后狠狠撞上了球网。

    以反应过人而自豪的泰梅尔却是在进球后才作出扑救动作的!

    “GOOOOOOOOOOOOAL!!杨攀!一粒无可挑剔的任意球!重炮发威了!三十一米的超远程任意球!!”

    杨攀兴奋地冲到看台下有力地挥舞着手臂,与他的进球一样,张狂有力的庆祝动作。

    开场仅仅十分钟,沃伦达姆领先了!

    大屏幕重放了一遍这个进球后,紧接着打出了电脑计算出来的时速:148km/h。

    “天哪!天哪!一百四十八公里!杨攀再次刷新了他的射门最快时速,卡洛斯二世!!”

    进了一球的沃伦达姆表现出了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他们期望能够控制比赛,可是仅仅两分钟后,易卜拉西莫维奇(Ibrahimovic)就把双方拉到了统一起跑线。

    范德梅德(Van Der Meyde)的一脚漂亮传中,米多(Mido)在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