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殿前奏对

    第三十七章 殿前奏对 (第3/3页)

用刀兵,其威胁自消。

    “呵呵,鼠目寸光之辈,愚蠢之极之人!”

    周鸣冷笑着一声,然后从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西域对大周的重要性,甚至断言:没有西域,失去西北屏障的大周,定会年年面临突厥、吐番发起的军事威胁,靡兵费饷反而更多;没有西域,失去重要金银货币来源的大周,经济发展必陷于停滞;没有西域,万国来朝的盛况再也不见,跟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也将被迫中止,惶惶大周,将不为外国所知也,文化交流,也将陷于停滞。

    种种论断,皆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叫人信服,驳的那位年老文官哑口无语,无法应对。

    当然,西域偏远,补给运送不易,确实给国家带来了很大负担和压力,周鸣又适时提出了“商人运粮,军队经商”的良策,说商人重利,只要有30%的利润,商业活动就会活跃起来;有100%的利润,便不惧任何道路险阻,何处都敢去;有300%的利润,就会藐视世间一切法律,卖掉绞死自己的那根绳子了。

    征用商人运粮,即便令其攫取高达50%的利润,也能省下无数民力。

    军人经商,实际就是让军队直接参与丝绸的贩卖,提高丝绸之路的安全性和丝绸销量,通过加入丝绸生意,西域驻军哪怕每年只赚取几十万两金银,老百姓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国家经济,也会得到良性发展。

    当然,凡事有利也有弊,鼓励商贸一方面能带来很多好处,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很多坏处。

    不过,周鸣不想太深入地去讲,如何尽力挖掘好处、尽量避免坏处……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他只是提出这两个可行性较高建议而已,别人采不采用,他并不关心。

    “可行!可行!这二策乃舒缓我大周民力之良策,当速速采用之!”

    皇帝李知十分激动,感觉这二策很有可行性,没怎么思索就采纳了,十几位官员刚要提出反对,立刻被他压制了下去,提案就这么通过了。

    “子华先生大才,不知可有考举入仕、入朝为官、造福大周百姓的想法?”

    方才一直没说什么话的天后伍媚,目光灼灼地盯着周鸣问,很明显,她动了延揽人才、为己所用的心思。

    听到这话,周鸣却摇了摇头,拱拱手道:“天后殿下,草民不过一盛世文人而已,并没有入仕做官的想法,动动嘴写写文章尚可,若叫草民做官做事,着实不行。”

    不想做官?

    殿中众人都愣了愣,包括坐在龙椅凤辇上的皇帝李知、天后伍媚也是如此,十分错愕。

    这年头,竟还有人不想做官、只想做一盛世文人的奇才怪人存在。

    于是,不少官员开始劝他,说了一堆“才高八斗,理应为民请命”、“才识过人,应多造福大周”、“自恃其才,毫无报国报民之担当”等等,从劝说到批评的话语。

    表达的意思,基本都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套观点。

    皇帝李知,也亲切说道:“田子华,你可是怕考举落榜?不必担心,朕可例外擢拔于你,赏下七品官身,让你先任一县县令如何?”

    周鸣又是摇头,说出一番叫殿中众人哗然一片的话语,他道:“倒不是草民畏惧科举,若叫草民去考举,便是考个状元,也如探囊取物一般,草民只是不想做官、亦不能做官!因为,若草民为官,必令宵小尽伏、贪渎收手、豪强守法、官不聊生,必招徕无尽怨怼,乃至杀身之祸……与其如此,不如潇洒自在,做一快活闲人!”

    “狂妄!太过狂妄!”

    “此子不知天高地厚!”

    “吾失望也,这田子华,一日官都没做,就敢放出这等妄言,我们做了几十年的官,还不如他嘴上一句话?”

    “此子有句话倒是没有说错,若他为官,必会招徕杀身之祸!”

    殿下群臣轰然一片、议论纷纷。

    坐在殿上的皇帝李知和天后伍媚,也无奈对视一眼,有些哭笑不得。

    田子华,天下第一名士,的确名副其实,却没想到,他还是天下第一狂士,年少轻狂,狂到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