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回京奏事
第一百四十章 回京奏事 (第2/3页)
快多了,皇帝的圣旨在距离京城五十里的地方,就已经接到了!皇帝的圣旨也是十分简洁,只有“速速还京”!四个大字!
赵四甚至没来得及更换朝服,直接穿着铠甲就被召进了皇宫。当然,这种涉密性很高的会议,不可能在大朝会上商议,这是涉及高度机密的军事会议只能让少量的重臣知道就好!这种事情是枢密院的事情,童贯定是首要参加的。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共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自宋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枢密使为枢密院之长官,或称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或同签书枢密院事。其下设都承旨和副都承旨,负责“承宣旨命,通领院务”,由武官担任。还设编修官,不定员。枢密院“掌兵籍,虎符”,若得皇帝的批准,有调动兵马之权。枢密使的地位略低于宰相,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等统称为“执政官”。宋代的枢密使地位抬得这么高,权力这么大,其原因是与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有关。宋朝从立国到亡国,一直内忧外患,从开始的王小波到后面的宋江、方腊等等,这是可以窃国的大盗,至于各种贼寇,那简直是大宋的特产,遍地都有!在边境,又有辽、西夏、金等少数,形成边防的紧迫局势。内忧外患使得宋王朝需要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方能抵抗胡虏的入侵和镇压贼寇,因而,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管理这支军队,这就是宋代设立枢密院的原因。同时,枢密使的设立又可以削弱宰相的权力,也是强化皇权的重要措施。所以,童贯的权力其实很大,这一回的会议,估计也是在他的要求下,甚至连蔡京、梁师成、王黼这样的高官都没有唤来参与!参加的人只有童贯、高俅和赵四!
赵四来到偏殿,这个地方叫做“武英殿”,空荡荡的大殿上,皇帝端坐,童贯和高俅分立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