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伏牛永镇

    第245章 伏牛永镇 (第3/3页)

伏牛镇不大,方圆不过数里。宽点儿的主路一共四条,两横两竖,如果高空俯瞰,倒像是一个“井”字。镇上的确保留了古建筑,但是不多,其中有一处明末清初的大院保存完整,就在这“井”字中央。

    院门大开,两侧挂着刷了白漆写着黑字的牌子。原来现在是镇政府的办公用房。

    “单凭这处大院,称之为古镇也足够了。要是所有同期古建筑得以保留,那就好了。”孙中原站在门口,对邝西寅说道。他们上次来去匆匆,就在一处旅店住了一晚,根本没有细看。

    就连邝西寅最早的时候过来,也是没有在镇上流连。

    “不要说全部保留了,只要能保留上几个类似的古宅院,这里就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邝西寅笑道,“走吧,转一圈。”

    他们走到“井”字的东北角,真看到了一处古井。据说连通百里外原始森林的地下泉水,至今还有不少镇上的人在这里打水。

    古井作八角形,井台青石光滑圆润,有不少年份了。听打水的人说,在明代,此井经过修葺,至于更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在“井”字正南,还有一个牌坊,宽度仅有三米多,也不高。不过,肯定是这些年翻建过,上半部分很新,只有下半部分的柱石能依稀辨别年份,应该也像是明代的建筑。

    牌坊这种建筑,大体上作用一般有二。

    其一,宣扬礼教,称颂人物。比如贞节牌坊和功德牌坊。

    其二,作用等同于牌楼,有一定的标志性,比如某地入口,某山水名胜。

    分辨作用,主要通过上部的横向匾额上的文字。

    这个牌坊上,也有文字,是四字小篆:伏牛永镇。

    从字面上来看,好像就是指示这里是伏牛镇,加一个“永”字,无非强调一下罢了。不过,孙中原却感觉有些疑惑。

    “永镇······这牌坊如果初建于明代,为何不用明代流行的楷书行书,乡人也更易辨认,而是用了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