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节 物质准备
第一百四十五节 物质准备 (第1/3页)
临高有不少聚族而居的宗族地主,他们很少有愿意放弃目前的聚族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宗族地主对同族同宗的百姓有很强的人身控制力和影响力。这是元老院最深恶痛绝的一件事。
发动机行动中要抽调很多人力资源,除了归化民之外。这些宗族地主的人口也是元老院窥觊的对象。[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只要将宗族中不得意的贫苦百姓移出来,离开宗祠长房的核心,提供优于目前经济水平的新生活。他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拥有作为“某家人”的自觉xing了。到了台湾、济州岛这样的荒蛮之地,除了紧紧依靠元老院之外,就不再有其他的依靠,这些人的心态很快就会发生变化。
而留在临高的宗族地主们,也会因为流失人口而变得不再具有威胁xing,经济上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刘牧州原本就有消灭宗族地主的计划,发动机行动正好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要是这些宗族地主拒绝出动民兵,那么元老院大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其进行“讨伐”。
索普把心思放回到手上的文件里,他对计划里给出难民连续四个月每人配备350克糙米的标准很不以为然,因为难民营地有大量的建设项目需要难民提供劳力,先不说海上航运会比较消耗体力,到了目的地,还有大量的基建和垦荒重体力劳动。
滞留在济州岛的难民还要转运到临高、高雄、田独、鸿基等地。粮食需求时间将进一步增加。索普打算建议企划院在东南亚加大粮食的收购工作。
第一批暹罗大米已经在对越贸易公司的努力下运来了,填补了日渐开始枯萎的原来的越南大米供应。暹罗米主要是籼米,多数元老们习惯于粳米,对这种米不太习惯,但是长期处于半饥髭状态下的普通百姓来说就不那么挑剔了。
为难民补充粮食的另外一个途径是就地进行土地开发。但是济州岛的土壤层比较薄,并非一个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地方。在朝鲜历史上济州一直是作为牧场和渔港存在的,农业生产很薄弱。
在农委会的计划中将主要用作牧场。再开垦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用地。据说济州岛的气候环境适合种植土豆,土豆的生长期不长,产量又大土豆富含维生素,又能当主食又能当蔬菜,能有效的补充难民的食品。
农委会保存有很多适宜北方寒冷地带种植的作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已经接近保质期了,吴南海上次和他谈过,要求在济州岛开辟专门的农场来存种育种。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船楼上元老军官们的讨论已经告一段落了。索普这才慢吞吞的踱到付三思身边。关于救生背心刚才引起了一阵颇为ji烈的讨论,索普本来就知道这种刚制造出来的救生背心不是很理想:木棉填充的背心即沉重又臃肿,士兵穿着它简直没法做战术动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