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高炉(技术文!)

    第二十九节 高炉(技术文!) (第2/3页)

    进风口设在炉缸的上端,一共有8个,风嘴要突入炉壁内。由于要耐高温,所以炉嘴使用青铜制造,炉嘴内部有冷却用的水管,在运行时同样不间断的供水进行循环冷却。出铁口设在靠近炉缸底部的地方,在出铁口的上面是出渣口。同样是用青铜制造并使用循环水冷的。

    高炉不但容量大而且是连续生产,大型高炉的炉喉部的温度极高,不能使用人工加料,而是机械式的自动加料。高炉加料的方式好几种,姜野和季无声商量下来决定采用机械结构中为简单的装料桶装料法。装料桶是钟形的,将料斗运到炉顶,然后将装料桶升至炉顶上,卡住炉顶,然后炉料从可开启的桶底部漏到炉喉里去。料斗是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在轨道上滑动带动料桶的。这套系统虽然不复杂,却要求工业系统在链条、机械传动和动力机械方面提供可靠的装备。

    姜野说:“当初展无涯说不上高炉只搞转炉,从广东进口生铁炼钢。我还觉得他有点右倾保守主义――现在看来当时就算想搞高炉也未必能成。”

    “当时要搞也就能上三五米高的土高炉。一昼夜出个二三吨生铁,顶天就是五吨。加料多半还是用绞车把炉料绞上去,再由工人一铲一铲往炉喉里加――工人被烤得半死不说,加料慢,落料还不匀。效率差得和现在的小化工厂一样。”季无声对化工系统的本家很同情。他的这位本家的工业规模按照旧时空的标准连70年代的县级化工厂都够不上,很多产品还是实验室级别的制造、要不是从旧时空运来的煤焦化联合生产厂还能壮壮场面,光那个800吨合成氨和电解食盐车间的可怜产量就使得他在每次企划院会议上咆哮。

    “等我们的钢铁联合体一投产,大约就会大规模的暴化工设备了,你们机械部门的担不轻啊。”

    “这算得了什么。”姜野倒不在乎,“能不能出点特种钢什么的?特别不锈钢之类。要用得地方太多了,还有硅钢,造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都需要。你不知道常公三天两头到我们那里哭诉电力建设上他没有用武之地啊。”

    穿越集团的电力是一个要命的短板,不管是发电量、供电还是电力使用,大概也就是旧时空20世纪70年代末期小县城的水平――甚至还不如――组建全县电网尚且做不到。而缺电的直接结果就是到处林立的蒸汽机的锅炉。

    “你的要求比较难,这两者前者需要的有色金属我们搞不到,后者冶炼难度大。不过锰钢能很出来――田独的铁矿石本身含有较高的锰,当地还有一个锰矿可以开采。”季无声说,“再说常公不是一直在他的笔记本里规划东亚电网超高压输变电系统、喜马拉雅超级电站、长江梯级电站开发计划――他可以一边当电工一边先搞计划么。”

    “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