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修路
第二百章 修路 (第2/3页)
?
太匪夷所思了,难道传言镇南王拿了在水一方一百六十万两做军饷的事不仅仅是传言。而是千真万确之事?
众位夫人面面相觑,脑子里蹦出来一个疑惑:镇南王的脑袋是不是被门给夹了?
就算一心为公,拿六十万两也足够了,竟然拿一百六十万两!
那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啊,即便是一万两一张的银票。也有一沓啊,要换成金子,换成银子,换成铜板的话……
已经有人受不住咽口水了,看知晚的眼神越发的亮,郡王妃好气魄,一百六十万两就这样让王爷拿了。竟然说出来还这般心平气和,佩服。
有精明的已经忍不住问,需不要她们入股了。
问的很委婉,毕竟在水一方不是一直这样缺钱,最多明年的这时候,又会有一百六十万的收入。只会多不会少。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王妃端着茶盏啜着,笑道,“王爷虽然拿了在水一方不少的钱,不过我想那钱朝廷应该会还给在水一方。若是真资金短缺,王府怎么也能拿出来十万两给你。”
知晚轻点了下头道,“也不是特别的缺,只要能维持收支平衡就可以了,其实苏府有意入股,我都没同意。”
谁都知道越郡王妃是七大世家之一的苏家外孙女,比起她们这些外人,自然是外祖家更值得信任,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谁都懂。
在水一方欠苏家少说也有一两万两,牛奶,羊奶,羊毛,牛肉干,可都是苏家张罗的。
听说苏家和楚沛他们搭上了线,运送盐出关,购买牛羊入关要方便的多了些。
最近食盐的价格降了不少。
有苏家的功劳,也有忻州的功劳。
当日她教苏家将盐卤变成可食用盐的方法简单,苏家照葫芦画瓢,盐的生意一发不可收拾。
茶叶,盐,酒,布匹,粮食,胭脂水粉,首饰,瓷器。
只有茶叶,知晚没有插手了。
比起其余几样,茶叶的利润要少的多。
从这个月开始,在水一方和苏家,在抨击着其余六大世家。
等余下十九间在水一方建立好,六大世家的收入绝对会缩水至少三成。
安家这时候才知道与苏家结亲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虽然受到了抨击,可是安家主动找苏家做牛肉干的声音,苏家没有回绝,还有酒水生意,他们主动找楚沛他们商议,拿到的订单绝对没有苏家打声招呼时拿的多,就算只是多一成,那也是比不小的利润。
本来六大世家还可以联手抨击在水一方,联合朝中官员,举荐皇上撤掉禁酒令,可是现在么,在水一方的收入给了一百六十万两当做军饷,六大世家舍得拿出来么?
若是舍得的话,今天凑齐,明天撤销。
朝廷才不管你们卖不卖酒水,朝廷要的是钱!
一句话堵的六大世家有口难言,再退一步说,在水一方是镇南王府的,是越郡王的,是皇上最宠爱的小王爷小郡主的,谁敢在后面拖后腿,仔细把你的腿给砍了!
后台太硬,以至于在水一方谈生意时,价格最便宜,数量最大,几乎是要多少,砸锅卖铁,昼夜不眠也得给你凑上数目。
能让在水一方主动送上门来,那是做梦都要笑醒的好么!
且不说别的,就拿贡品来说,朝廷督办官员也去了,听到在水一方四个字,恭恭敬敬的说,“此事不急,先紧着在水一方先。”
这就是朝廷的态度。
谈起在水一方,大家眼里都是羡慕妒忌的光芒,数次瞄知晚的脑袋,一样的脑袋,怎么就能想那么多呢,那么会挣钱呢?
望过知晚后,又去看王妃,眸底的光芒变成了同情,有个这样有钱有权的儿媳妇。做婆母的日子不好过吧?
她们可是私底下打听过,听说王妃都管不到临墨轩的事,虽说心里不舒坦,总比和郡王妃作对好。
这已经不是儿媳妇惦记当家主母的权利。而是当家主母惦记儿媳妇陪嫁的事了。
有了在水一方,不仅有钱了,还多了层护身符,要是她出了事,难保大家不会往谋财害命上想,这样的流言蜚语最是伤人啊!
王妃端茶啜着,连茶香都品不出来了,本来瞻儿封官是喜事,可是大家对在水一方更感兴趣,真不知道她们乐呵什么。钱往人家口袋里钻,还高兴的直乐。
从紫珠院出来,憋了半个时辰的茯苓总算顺畅呼吸了,笑的跟个小傻似地,“皇上把除掉七大世家的事交给郡王爷处理。结果一个在水一方,就让六大世家一落千丈了,这不是就是郡王妃常说的兵不血刃?”
知晚眸底带笑,“可以这样说,不过只是撼动六大世家三成的生意是不够的,最少也要五成才行,不过苏家……。”
照这样架势下去。苏家会稳稳的坐着第二大世家的位置,钱太多,若是后台不够硬,总是不安全。
七大世家的平衡被她给打破了。
是她带着镇南王府和楚沛他们硬生生的打破了七大世家亦敌亦友的身份,苏家坚定不移的站在她的立场,又通过联姻。把安家拉拢了过来,借着朝廷的手,迅速出击,其余五家再厉害,也没法跟朝廷对抗。
其实。朝廷只是一部分因素,最主要的是货物,那是才是硬道理。
就拿酒水和盐来说,物美价廉,谁都爱。
说到盐,忻州的盐矿从皇上把忻州作了尘儿的封地后,第一件事就是卖盐,盐可比煤值钱,算来也有两个月的时间了,也不知道收入怎么样?
大户人家,饭菜的盐味自然合适,可是穷苦人家,许多人都吃不起盐,菜就淡的多,他们有了钱,不是买肉,而是先买盐。
盐的利润大,没有允许,私自卖盐,那可是触犯律法的事,轻则杖责,重则处死。
盐在草原地带尤其受欢迎,有时候一小袋子盐就能换一头羊。
茯苓想着蒹葭阁,本来以为够大的了,没想到还是小了些,“郡王妃是打算把绸缎铺子摆在南苑里面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