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难道他是天生的帝王?
第五百二十六章 难道他是天生的帝王? (第2/3页)
太清楚,蚕盐钱一旦罢废,后果是什么?
后果就是,地方官府将因为缺钱,而无法做事。
因为蚕盐钱和商税的过税以及王安石变法增加的宽剩钱,就是如今大宋天下州郡为数不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也是他们维持自身运转的主要经费。
朝廷固然可以嘴巴一张,取消掉蚕盐钱。
可地方上很多事情,从此就没有办法做了。
于是,地方为了做事,就只能临时征税。
而大多数临时征税,在最后都会随着时间演变,成为苛捐杂税的源头。
这反而会加重百姓负担!
这才是蚕盐钱无法取消的真相。
在大宋强本弱末的国策下,一切税收归中央。
地方上能支配的资金本来就少。
砍掉蚕盐钱,等于砍掉地方财政的一条胳膊。
心中虽然吐槽,但嘴上,他们也只能服从:“陛下发仁圣之心,推恩天下,泽及万民,臣等为天下贺。”
行吧,行吧!
这天下社稷是您的。
我们胳膊拗不过大腿!
他们也理解。
毕竟,官家年少,圣质仁厚,孺慕圣人之道,想为民做主,想给百姓减轻负担。
这是好的。
只是,这世界太复杂了。
并不是非黑即白。
有时候,上位者眼中的好政策,落到下面却会害死无数人。
甚至,一些在北方反应良好的政策,一旦挪到南方,就可能导致很多人家破人亡。
官家年少,不知道这些,没有吃过教训,会有些天真的想法,都很正常。
等他吃了亏,等他长大了,自然会知道轻重的。
就是……这中间的时间,天下恐怕要添不少无辜亡魂了。
但……
没有办法!
他们只能牺牲掉了。
两位宰相都在心里悠悠一叹。
然后,他们就听到了小官家那稚嫩的声音。
“既如此,朕就和两位相公,说说朕的一些想法……”
“若有不足之处,请两位相公及时的匡正、指正,勿因朕之言而有所顾忌!”
说着,赵煦也看了看屏风后的范百禄。
他自然也很在乎自己的形象。
可惜!
他没办法亲自去看,自己实录里的文字。
只能通过石得一、刘惟简、冯景等人,悄悄的隔三差五去看一趟。
韩绛和吕公著却在听到这个话后,都抬起头来。
什么意思?
官家不是要罢废蚕盐?
是要改革?!
便见着殿上的小官家,对着身边的内臣冯景伸了伸手:“冯景,且去将福建观察使、判泉州事蔡公的实封状取来。”
“另外,将知登州事苏轼、知明州事陈睦本月的实封状都给朕取来。”
“诺!”
冯景领命而去。
两位宰相听着,面面相觑。
实封状?
蔡确、苏轼、陈睦给官家进了实封状?
而且,在里面都谈及了蚕盐钱?
他们提了什么意见?
两位宰相开始好奇起来。
心态也在这个时候放宽下来。
因为他们发现了,小官家似乎并不想一纸诏书,就直接罢废掉蚕盐钱。
他似乎是想改革蚕盐钱!
这……
两位宰相顿时精神一振。
若是能找到一个办法,改革蚕盐钱的弊端,恢复其济贫的功能,又不影响地方官府的税收。
那就真的是善莫大焉了!
可问题是——这可能吗?
自古,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样想着,那位官家身边的大貂铛就带着三封劄子,来到了殿上。
“将蔡公等的实封状,与两位宰相看看!”小官家吩咐着。
于是,那三封实封状,被送到了两位宰相面前。
韩绛和吕公著伸手接过来,开始传阅。
然后,他们两个就发现,这三人的实封状,根本没有讲蚕盐的事情。
只是在和天子汇报,他们在各自辖区做的事情,同时也报告着他们按照天子旨意,所做的那些事情的进度。
而他们在实封状里,提及了同一个事情——大奥。
比如说,蔡确报告说:自蒙官家德音,予臣指挥,并赐大奥图纸以来,臣奉旨意,于泉州建大奥,以广船舶,今已建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