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三三章 科南克的苦恼
第三八三三章 科南克的苦恼 (第1/3页)
张天元心里头很清楚,竹雕这种文玩,属于文人雅士喜欢的物品。
尤其是明清竹雕,那可是绝对的好玩意儿啊。
竹刻属于“文玩清供”,以插屏、笔筒、臂搁、根雕为主,是古代文人、雅士、画家等清流既实用又赏玩的东西,尤以明清竹刻为佳。
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会上,一件清代竹刻名家顾珏的竹刻笔筒成交价高达1045万港元,直接推动了竹刻收藏的繁荣,连号称“无一款凡物”的上浦博物馆,也陆续购进260多件。
虽然说科南克议员带给张天元的这两件竹雕都算不上名家之作。
但张天元仔细鉴定过,并且用鉴字诀进行了一番估价。
尽管达不到一千多港元那种高度,可是每件的价值也在一百万人民币左右。
科南克议员这份礼物,真得算得上是绝对的厚礼了。
关键这两件竹雕都非常的精致。
要知道,竹雕可是很讲究选料的。
雕制竹刻分几个层次:
一是竹皮“留青”,竹子皮薄如纸,新伐下来的竹子皮呈青绿色,雕刻时在竹皮上巧做功夫即为“留青”,这种技法是竹刻的巅峰。
刮去竹皮后下面一层为“篾青”,是竹子最细密的部分,常被用来做浮雕和透雕,最常见的竹刻笔筒即出于此。
篾青的特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变红,而且越老越红,越把玩摩挲颜色上得越快,给人艳而不俗的感觉。
剖开的竹板叫“竹簧”,主要用来雕刻臂搁,也就是绘画、写字时垫在手臂下的搁板。
最后是竹根,上好的老竹根肉质厚实,中心充实,是清朝竹刻匠人喜用的竹料,可以酣畅淋漓地施展雕工技艺,创作出惟妙惟肖的作品。
所谓的竹刻名家,主要指明清的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嘉定三松”,封锡爵、封锡禄兄弟,吴之幡、周芷岩以及“留青”竹刻祖师张希黄,还有顾珏等大师级人物。
他们的作品通常都留款,即使无款无识,也能从鲜明的雕刻风格上鉴别出来。
他们常用的技法是深刻、浮雕和圆雕,因为几百年前的工具和制作环境远逊于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