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五章 异国情调的玉器

    第三零八五章 异国情调的玉器 (第2/3页)

天山南北后以和疆为廊道传到中原的中亚和西亚的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

    这些域外玉器工艺奇特,散发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在流入清宫以后,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经其亲自考证,将它们定名为“痕都斯坦玉器”。

    清代痕都斯坦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西部,其玉材多为南疆的和阗玉、叶尔羌角闪石玉。

    清宫所藏的“痕都斯坦玉器”还有一些是产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地,来源并非单一。

    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选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莹。

    这与中国传统玉器的留玉皮或杂色玉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地人相信玉做的食具可以避毒,故一般多为实用的碗、杯、洗、盘、壶等饮食器皿,不见中国玉器中常见的礼玉、佩玉和丧葬用玉。

    痕都斯坦玉器的装饰很有当地文化特点,有些在器壁上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色宝石或玻璃;花纹装饰多为植物花叶,以莨苕、西番莲和铁线莲为主;常用异色宝石镶嵌为动物眼睛等。

    除了这些装饰手法,痕都斯坦玉还采用水磨技术,胎体透薄,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

    纪晓岚也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感慨:“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

    由于乾隆皇帝的喜爱,清宫造办处和苏省专诸巷等处纷纷仿制痕都斯坦玉器。

    但由于宗教信仰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工艺传统的不同,所仿器物虽然造型纹饰相近,却只能做到形似而难求神似。

    乾隆朝以后,痕都斯坦玉器制作逐渐进入衰弱期,甚至最后连痕都斯坦一名也渐不为人知。

    建国之前,故宫博物院原藏的痕都斯坦玉器同其它一些古典艺术品被运往宝岛,现存于宝岛故宫博物院。

    只有少量痕都斯坦玉器还存于其他博物馆或私人藏家手里,市场上现在很难再看到痕都斯坦玉器了。

    张天元觉得自己还真是够幸运的,居然在美国发现了这样的玉器,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