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九章 揭开香江的神秘面纱
第四零九章 揭开香江的神秘面纱 (第2/3页)
”
“你看不懂吗?”
“看得懂倒是看得懂,但感觉实在不爽啊。”张天元其实对简体字或者繁体字没什么意见,他主要是用惯了简体字,看惯了简体字的书,所以很烦这种不适应的状态而已,就跟开车的习惯一样。
张天元出生那阵,内地早就开始推行简体字了,所以他从小受到的那都是简体字的文化教育。而那个时候作为游子的HK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HK最普遍使用的文字就是英文和繁体中文。不仅如此,就算是繁体中文的书写方式也与简体字有很大的不同,这样就导致了张天元虽然读得懂繁体字,可是却实在不适应那种阅读方法,心里头有点烦躁而已。
但这也不是什么问题,这东西是需要适应的,慢慢就适应了,毕竟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些东西都是从右往左,而且还是竖排的字啊。张天元因为是学考古的,也看过很多古书,这东西一时半会儿或许不习惯,但看多了,估计也就没什么了。
对于HK这个地方,张天元那个年代的人了解实在是太深刻了,以前小时候经常还唱一首歌,把HK比作了东方明珠。相信那个时候的每一个人都是了解甚深,甚至对HK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吧,尤其是八零后,几乎就是受着HK电视电影文化的熏陶长大的。
从八十年代传入内地的流行歌曲,新潮服饰,还有那开遍的大街小巷在放映HK电影的录像厅,那个时候内地很少有电影院,录像厅却很红火,而且录像厅里面还经常会播放一些从HK传过来的三.级.片,说真的,张天元性.萌芽的老师可不是日本那些,而正是这些港台的,什么李丽珍、舒淇之类的。
包括这些片子,都将一个神秘而又充满了奇特色彩的HK告知给了内地的人,那个时候HK在张天元这些人的眼睛里那就是富人住的地方,是有钱人去的地方。
可以说,以前的HK,对于内地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的时候,最为流行的那些电子表、随身听、喇叭裤等等,让那时全国的小青年们,都以能拥有一件港产的东西为时尚,那时候看到的片子,大部分都是港台片。
众多城市的个体户,纷纷跑到南浔东广等地,去进一些所谓HK产的水货,然后回到各自的城市去练摊,俗称“倒爷”,也造就了我国最早一批富裕起来的个体户。当然,南浔的开.放,那也是因为HK的原因开始的,当时有很多HK的有钱人都在那里买地,建厂。
而HK八十年代繁荣的影视发展,也是影响了大陆一个时代的人,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因为电视比较少的原因,可能看得片还不多,但是当八零后出生的时候,国内的电视也渐渐多了起来,所以像原来红极一时的港产《霍元甲》、还有黄日华版的《射雕英雄传》、梁朝伟版的《鹿鼎记》、刘德华版的《神雕侠侣》,周润发的《上海滩》。
那会流行的时候,谁嘴里都会哼哼几句根本不知道词是啥意思的粤语歌曲。张天元记得最清楚的还是自己上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就特别会唱粤语歌,但是问他歌词是什么意思,他却不知道,完全就是跟着哼哼呢。
20世纪80年代不仅是HK粤语流行曲百花齐放的日子,也是HK乐坛的全盛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