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历史走向

    第二十九章 历史走向 (第2/3页)

刚开始巩固的朝代,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已经是平民梦寐以求的事情了,而当时的税负普遍较高,甚至在一些贵族的领地之内,佃农需要将收入的一半以上缴纳税负。

    从来没有任何一名封君将自己封地的税率定在如此低的标准之上,也更没有一个贵族动用军队帮百姓抗旱救灾。

    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吃饱饭便可,历史上揭竿而起之时无不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之际。谁对他们好,他们都记在心里,挂在口上。

    慢慢的子婴在三地百姓口中有了一个“贤君”的称呼,并慢慢地向周边流传。以至于周围城池一些流民,听晓之后纷纷携家带口,迁往子婴的名下的三座城池。

    对于前来投奔的流民,子婴吩咐有司好生安待,发给粮食种子,令其自行开荒。

    反正战国这个时代,别的不多,就是荒地多。而经过几十年的战乱,各国比拼的除了经济实力便是人口基础,有人才有军队,所以对于迁往三城的百姓,子婴是非常欢迎的。

    时间一转眼便过去了六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神州军骑兵已达五千之众,剩余的五千步兵也都仿照当年魏武卒的标准身着重甲,并在保障营养的基础上勤加训练,战斗力绝不亚于当世任何一支步卒,至于车兵在子婴的提议下则直接淘汰掉了。

    六年里秦赵之间的战争一次比一次残酷,每一次都是尸横遍野,两国都损失惨重,然而赵国的国力在长平之战后三十年里,无论是兵员还是粮食,都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而秦国虽然也有所折损,但是秦国的战争恢复能力在成都平原和汉中平原两大粮仓的支持下绝不是赵国能够所比拟的。

    而赵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国土纵深去恢复国力,只能是日渐衰落。

    悼襄王九年的那场战争里赵国基本丢失了邯郸以西和以南所有领土,只能凭借外围的长城和仅存的数个卫城和强秦周旋。

    而赵悼襄王本人也在这场战争的末段病亡,免去了亡国之君的命运。

    继任的赵王不出意外便是当年被子婴痛打一顿的赵迁,一个娼优所生的儿子。而声望卓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