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五 (第1/2页)
这两年,几个地方性博物馆的藏品内,陆续有假文物被查出,数量虽然不多,但件件都是国宝级珍品——如果它们是真品的话。
当初这些文物入馆之前,都要经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严格鉴定,结果全无疑义,大家一致认定,那就是得之不易的国宝,于是收进馆内,好生供着。
但是最近却被人陆续指出,那几件国宝级文物竟然全部都是赝品,现代仿制,成品年头竟然超不过十年去。整个圈子都震惊了,那仿品工艺之精良,技术之高超,为当世空前罕见。
这些以假乱真的赝品们,有一个共同的仿制证据:都被标记了花式手写体的字母“W”。这个神秘的字母分别藏在器皿的边角缝里,书画绢帛纸品的褶皱颜墨里,更绝的是一副明代中期的花鸟虫草图,那个W就堂而皇之的画在花枝上,鉴定的专家们谁也没能发现。
别怪专家没眼力,因为那W字母太小了,平均只有0.1CM,还隐藏的非常巧妙,让查找到字母的鉴定人员在吐血之余,还不得不佩服这个伪造者的心思是何等巧妙。
于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来了:
首先,“W”到底是什么,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赝品制造者是数量未知的能工巧匠,并且对文物有相当高的熟悉程度,甚至可以称之为专家。
其次,这些赝品是通过什么渠道流出的。文物的流通渠道无外乎就是拍卖会、私人交易还有走私,当然也不排除盗窃抢劫之类更加非主流的形式,但这些假设除了给案情分析添乱添堵之外,再没有其他用处。可就目前的线索已知,这些文物在鉴定为赝品之前,都经历过被走私或者盗窃等等非主流的流通形式。于是可查的线索看起来有很多,但全是一团乱麻,无头无尾,让人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
然后,最要紧也是最严重的问题,赝品被鉴定出来了,可那些被移花接木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