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行险

    第四十四章 行险 (第2/3页)

低下头,不敢搭话,心中却是万分震惊,他这几个月在神一魁那儿,四处奔走,对明末西北的情况已经收集了不少第一手的资料,加上前世网上看到的那些东西。在刘成看来,明与其说灭于外敌,不如说亡于内患,假如西北的乱事始终保持在地方民变这个层次,纵然后来满清能够入关,崇祯皇帝也有足够的时间南下迁都至南京,至少不会出现后来南明内斗不止,一个南北分治的局面总是有的。要想解决西北的乱事,第一件事就是要提高西北明军的战斗力和动员率,这一点崇祯也看到了,他采用的办法是在全国范围内加征“练饷”以编练新军的办法,但事实证明这么做的结果是将更多本来还能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百姓推入了灾难的深渊,最后将他的帝国也拖了进去。崇祯错误的地方就是想用征税的方式来获得资源加强军事力量,因为明末的官僚机构已经腐朽了,收上来一两银子,中途的各种耗费加起来起码有六七两银子,而且古代中国一直是一个贵金属十分匮乏的国家,富人和商人们都有囤积白银和优质铜钱的习惯,向农民征收白银作为赋税就等于是把农民交到掌握着大量白银的富商手中,使其在农产品上市的季节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以获得白银交税;而在春荒的时候不得不用几倍的价格购买渡荒的食物,很快就沦为一无所有的佃农。因此刘成便策划了一个先招抚农民军,然后以被招抚农民军作为压力迫使杨鹤清理军屯,从中获得足够的粮食和物质来加强陕西的军事力量,控制住西北的形势。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杨鹤居然宁可牺牲掉自己的仕途也不愿意走清理军屯这一步棋,须知对于杨鹤这类官僚来说,仕途可能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是什么让他宁可牺牲掉比生命还重要的仕途,也不肯清理军屯呢?刘成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某个地方犯了很大的错误。

    听到杨鹤说出称病致仕的话来,赵文德明白自己必须说些什么了,毕竟杨鹤身为二品大员,又有个在朝廷里混的风生水起的好儿子,按照当时的政治潜规则只要他离场也不会有人再去找他的麻烦;而他赵文德就不同了,不过是区区一个举人

    出身,在盐引的事情上又得罪了那么多贵人,失去了杨鹤的庇护,人家随便伸根小指头就把自己摁死了,纵然那几位贵人宽宏大量,不再来找自己的麻烦,仕途也到了尽头

    ,难道自己胸中满腔的抱负与才学就这么付诸东流了吗?

    “大人,退不得呀!如今朝中大臣无不结党以自保,而大人您洁身自好,并无朋党相顾。您若是一退,陕西局面必然大溃,到了那个时候朝廷论起罪来,只怕您在林泉之下也不得安宁呀!“

    听了心腹幕僚的劝谏,杨鹤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处境,他即不敢触动私占军屯这个雷区,又害怕自己招抚策略失败后所要承担的重责,两边而来巨大的压力几乎要让这个素来以精明干练著称的官僚要崩溃了,这是他一生中从未面临过的艰难局面。刘成在一旁看了,沉声道:“大人,末将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杨鹤看了刘成一眼,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吧!”

    “大人,您不愿意清理屯田可是因为害怕遭到那些事主报复?”

    刘成直接的质问让杨鹤有些尴尬,他冷哼了一声:“你一介武夫,又懂得什么,这军屯之事牵连极多,不少田主都是当地缙绅,手眼通天,仓促行事只会祸及己身,与国事无补。”

    “大人,末将少时在寺院中读《资治通鉴》,书中言北齐文宣帝高洋幼时,其父高欢尝欲观诸子才略,使各治乱丝,洋独抽刀斩之,曰:‘乱者必斩!‘,末将以为今日之事也是如此,军屯历经百年,若是细细抽离,不过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