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昔兰尼加殖民地(上...
第二十二章、昔兰尼加殖民地(上... (第2/3页)
印象:这是一块潜力很大的区域。甚至有可能作为全球竞争的一个棋手,担当世界地缘博弈的主角。
不过当我们再仔细看一下地图的话,就会发现在北非的腹地上,全都纵贯东西地打上了五个大字“撒哈拉沙漠”——也就是说,整个北非的腹地,基本都是被这种不适人居的于旱之地所覆盖。这种“绣花枕头一包草”的地理结构,和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加拿大有些类似。除了让那些只看行政地图的狂热扩张主义者兴奋一下外,在已经过去的历史和可以预见的将来,恐怕都不会有多少改观。
与那些华而不实的极限之地一样,人类如果要在北非建设大规模的定居地,所能选择的只能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或者说,整个北非只有少数区域的小环境,可以达到人类文明生存的最起码要求。
很显然,凭着北非撒哈拉大沙漠这种极端酷热于旱的情况,决定其地缘区位价值的第一要素,当仁不让的就是“水”了——哪里有水,哪里才会有人类大量生存。哪里的水多,哪里就会是地缘文明中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北非的人类聚居地,只能大规模存在于两个区域:一个就是非洲的东北部,哺育了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流域;另一个则是北非的西北边缘,巍峨耸立的阿特拉斯山脉。
依靠雄伟的阿特拉斯山脉拦截的地中海水汽,在地中海的西南沿岸,古人们得到了一长条可供生存的绿色土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海洋强国迦太基的故地,也曾被划为古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行省,到现代则形成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三国……当然,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时候,北非的这片土地依然在蛮荒与蒙昧的漫漫黑暗之中沉睡,尚未享受到文明之光的照耀。未来建立迦太基的腓尼基人,还在巴勒斯坦的老家刚刚尝试着造船出海,在阿特拉斯山脉的沟壑与草木之间,只有少量野蛮民族在四处游荡。
而在尼罗河三角洲和阿特拉斯山脉之间,则是于旱荒芜的利比亚沙漠。初看上去,这一条没有高大山脉庇护的海岸线,既无法拦截足够的海洋水汽,保证充足的地表水供应;又很难为沿海平原抵挡南方沙尘暴的侵袭。所以除了少数零星分布的绿洲,以及居住在那里的游牧民之外,几乎处处都是一片死寂、了无生机。但若是在卫星地图上仔细俯瞰,就会看到,在万里黄沙的地中海南岸,尼罗河三角洲和阿特拉斯山脉的中间,还有一片极小的绿地——这就是古希腊人曾经渡海殖民的昔兰尼加,或者说现代的班加西。
在二战的北非战场和二十一世纪的利比亚内战之中,它都是反复被新闻媒体提起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就是王秋、马彤和哆啦a梦等穿越者在经过一番仔细考察、精心挑选和反复商讨之后,给《学园默示录》那个末日世界的诸位日本难民们,在这个远古时代选择的立足之地。
——当然,严格来说,这里似乎也算不上什么好地方就是了。
所以,那二百多名日本移民在抵达此地之后,就被严酷的自然环境给狠狠吓了一跳。
——灰蒙蒙的沙尘弥漫在空气中,略有些呛人,夏季的阳光穿透尘埃,照在砾石路面上,蒸发着于涸的大地。远处的景物因为热辐射而剧烈地扭曲晃动着……身为移民首领的宫本正警视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把嘴里的沙子吐掉,从山顶俯瞰下去,发现在这该死的戈壁峡谷里,除了荒漠就是石头,除了石头就是沙尘,而在地平线的尽头,更是一片金黄色的沙丘。唯有在背后的地中海沿岸,才有一抹令人心醉的绿色,与咫尺外那片土黄色的酷热炼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拉出了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
“……这里就是……我们未来的家园吗?真是太荒凉了这还是能让人呆的地儿吗?”
这位前日本警官,有些不满地从鼻孔里哼了一声,嗔怪似的跟王秋和哆啦a梦等人抱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