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极分化的民国印象

    一、两极分化的民国印象 (第2/3页)

了。

    ——民国时代的旧中国,对于不同阶级的观察者来说,确实是有着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区别只在于由什么人持什么立场,从什么角度去看待那个社会。

    要知道,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自私的,通常只会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也决定了每个人的思路。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来说,美国在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和解放黑奴运动,是美国历史上堪称浴火重生的里程碑事件。而美国文学史上的两部巨著《汤姆叔叔的小屋》和《飘》(改编为电影之后名为《乱世佳人》),也分别从北方和南方阵营的角度,反映和描述了双方对黑奴制度的观点。

    ——即使是对于同样的历史,站在不同地位和立场的人,其看法和感触也肯定是完全不同。

    与《飘》相比,《汤姆叔叔的小屋》或许更能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毕竟,《飘》是在南北战争结束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作品,感觉更像是现在的中国人去写民国时代。

    《汤姆叔叔的小屋》由一位主张废奴的美国北方女作家斯托夫人,于南北战争之前写成和出版,主要描写了一位善良、虔诚的黑奴汤姆大叔,充满了不幸和苦难的一生。书中深刻揭露了奴隶制度的罪恶和残酷,描述了在这个崇尚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度之中,黑奴们承受的各种苦难——女奴们被奴隶主肆意的奸污践踏,男奴们像牲口般暗无天日地劳作,奴隶的孩子依然永远是奴隶,他们随时领受着奴隶主暴戾的刑罚,在交易所内像商品一样被人挑三拣四,一次又一次地在奴隶拍卖会落幕后被迫妻离子散……

    因此,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一经出版,就如平地一声炸雷,彻底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人民对奴隶制的抵触情绪,进一步促使了废奴运动的发展和南北战争的爆发。

    而在南北战争结束半个多世纪之后的20世纪初期,同样以南方种植园生活为背景,另一部驰名世界的经典——《飘》,却完全是从南方奴隶主的角度,来讲述那段烽火动荡的历史。

    创作这本书的美国南方女作家玛格利特?米歇尔,除了描写斯嘉丽和白瑞德两位男女主人公的曲折恋情之外,也没忘了对美国南方的黑奴制度大唱赞歌。她用充满优越感的笔调,将白人对黑奴的奴役描写得既和谐又浪漫,还臆想了他们和白人奴隶主的和谐共处,却对他们的苦难和反抗视而不见。同时更是对林肯总统发起的解放黑奴运动大加鞭挞,认为是北方军队的入侵破坏了南方人田园牧歌式的平静生活,造成了社会混乱、道德败坏和人民的苦难……

    在《飘》这部的字里行间,明显充满了对往昔奴隶主生活的怀念。在作者的笔下,南方的庄园生活是精致而又美妙的,南方上流社会的男人个个都是绅士,对待入侵之敌(北方佬)奋勇斗争,对待女士彬彬有礼,就算是白瑞德这种被赶出家门的浪荡子,都会为了维护女士的名誉而开枪杀人。黑奴则显得愚蠢而又快乐,没什么反抗情绪,大多数庄园对待黑奴都很友善,他们从摇篮到坟墓的生活都有基本保障,在精神上也很惬意。如果真要把这些黑奴从庄园里赶出去,他们还得担心能不能在社会上**生活……

    为了显示南方奴隶社会的“和谐安乐”,否认解放黑奴的正义性,米歇尔还借用女主人公斯嘉丽之口,写出了这样一段抹杀奴隶逃亡史实的奇文:“……那些北佬女人从前听说南方地主家都养着凶猛的猎犬,以备追逐逃走的黑奴之用,便都信以为真……他们又问到那种给奴隶脸上烫字的烙铁,以及那种虐打奴隶用的九个齿儿的铁蒺藜,其实南方地主并没有这些东西,都不过是北方人宣传的资料罢了。”

    可事实又究竟如何呢?只要走进档案馆里,翻一翻美国内战爆发之前南方各州的旧报纸,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些报纸上几乎每天都刊载着成版的缉捕逃奴广告。而且,根据广告中的特征描述,这些黑人逃奴差不多个个脸上都有烙印,胸口和背部满是鞭痕、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