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瘟疫时期的悠闲日常(上)
第二十六章、瘟疫时期的悠闲日常(上) (第2/3页)
——脚下铺着金黄色的羊绒地毯,墙上挂着精美的风景画,空气中飘散着提神的薄荷味熏香,桌子和椅子都被精巧地镂空雕花,还有各种铜器和银器也都被擦得铮亮,仿佛处处都洋溢着一股豪门范儿。
王秋径自坐到铺着白色桌布的柚木餐桌旁边,拉了拉手边的一根绳子,门外便传来一阵铃声。又过了片刻,一队穿着整洁礼服的酒店仆人鱼贯而入,一起伺候着王秋这位贵客享用早餐。
整个就餐流程如下:首先有一个仆人走上前来,在他面前摆上一个很大的镀银盘子,并帮他系上餐巾;
然后是一个单手举着大托盘的仆人过来,用盘里的银壶朝他面前的杯子里倒红茶,再加上柠檬和蜂蜜。
然后第二个单手举着大托盘的仆人过来,朝他的盘子里放上一小碗绿色的绿豆咖喱;
然后第三个单手举着大托盘的仆人过来,朝他的盘子里放上一杯白色的热牛奶和一小碟方糖;
然后第四个单手举着大托盘的仆人过来,朝他的盘子里放上一碗黄色的鸡肉咖喱;
然后第五个单手举着大托盘的仆人过来,放上一个草编的小篮子,里面是迷你尺寸的印度抛饼;
然后第六个单手举着大托盘的仆人过来,应他的特别要求,放上刀叉(印度人一般直接用手吃饭)。
最后是第七个单手举着大托盘的仆人过来,放上一只白色瓷碟,里面是一只滋滋流油的滚烫煎蛋。
等到所有食物上完之后,八名仆人回到门口,整齐地站成一排,向王秋鞠躬致意。如果王秋没有示意他们下去的话,他们就会毕恭毕敬地围观到王秋吃完为止,并且随时准备满足王秋的任何吩咐。
整个过程之中,八个仆人围着王秋一个人转,而且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彬彬有礼,每个动作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有板有眼,所有的刀叉餐具也都擦得锃亮……简直是王公贵族一般的排场。
当然,既然是王公贵族一般的排场,自然也要开出王公贵族一般的价码——王秋在这个豪华套房里每住一天就要支付五万卢比,相当于五千人民币……在中产白领平均月薪也不过两万卢比的印度,这个价位的奢侈享受,已经足以让绝大多数人为止仰望了。不过王秋倒是不必在意这点小钱,反正都能报销。
然而,尽管这里的享受和装潢宛如宫殿,但只要转身一拉开窗帘,就能看见一排黑黢黢的低矮平房蔓延到天际——跟很多贫富悬殊的发展中国家一样,这座位于佛门圣地的豪华酒店,也是一样的内外两重天,里面是金碧辉煌的吊灯、地毯和高档家具,还有中央空调二十四小时提供的冷气,恭谦伶俐的门童随时等待着为你提行李按电梯,但外面一出门就是臭气熏天的泥巴路,以及成群结队的肮脏流浪汉。
此外,这座高档酒店还有更多的印度特色,给王秋印象最深的就是服务人员多得惊人,服务生、佣人、门童之类的数量,至少是中国同等级酒店的两三倍。但与此同时,这些家伙也是“懒”得惊人:很多在中国只要一个员工可以搞定的小事,比如端茶送水擦桌子之类,在印度的酒店却非得要三到五个人一起开工不可!他们会一个只负责端茶,一个只负责倒水,一个只擦桌子,还要算上旁边一个发号施令的小领班!
其分工之刻板和琐碎,足以让在这方面闻名世界的日本人自愧不如——在他们的观念里,很多工作似乎是不能僭越的:你是煎鸡蛋的,你就不能负责递东西,哪怕你再闲而递东西的人再忙,你也不会去随手把手里用脏的锅递给洗碗工。所以印度人常常做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也要动员一大堆人,而且一定其中有要一个是像领班那样发令起头的,否则大家就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其中最夸张的例子就是,当王秋想要向国内发传真的时候,居然必须由由堂里一个领班代收,再传给一个助理,助理再传给去发传真的门童。哪怕那个门童就站在王秋边上,他也不会收王秋的传真原件,而是把领班叫过来,重复一遍上述过程!
最开始的时候,王秋还以为这是某种为了保障就业而搞出来的笨办法,就像前苏联晚期国企那种“你们假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