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满意与失意(下)

    第五十六章、满意与失意(下) (第1/3页)

    第五十六章、满意与失意(下)

    临高,东门市,刚刚落成的火车新站

    之前的临高穿越者元老院,通过几年时间的艰苦经营,已经在县内建成了一个从博铺港到南宝镇(县内实际管辖区边缘,靠近山地的黎族寨子)的城市铁路系统,以便于将博铺港码头卸载的煤铁资源运往工业区,从海外输入的粮食和日用品运往人口聚居区,同时方便穿越者领地内的人员、货物流通等等。

    不过,虽然这样的铁路已经让明朝土著感到惊叹,而且也确实有着不小的实际意义,但毕竟只是好像游乐园火车一样迷你的小玩意儿,不但火车的速度十分缓慢,大概跟普通人奔跑的速度差不多,以至于可以像现代印度铁路那样“卖挂票”搞外挂式客运,而且全部运营里程的长度,也不过是二十公里左右罢了。

    而如今竣工的海南岛西环线铁路,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了——从海南岛北部的临高县到最南端的三亚港,外加延伸到石碌铁矿的支线,沿着海岸线环绕全岛半圈,途径六个县市,全长三百多公里。跟临高县内原来的城市铁路系统相比,简直就相当于吉娃娃与德国牧羊犬的体型差别。

    当然,像这样规模的铁路,即使是以现代中国工程队著名的“中国速度”,起码也要一两年才能落成完工。但是在有了哆啦A梦的神奇道具之后,这条铁路铺起来简直就跟玩儿似的了。

    ——要知道,当初哆啦A梦和野比大雄为了让野比爸爸早晨上班的时候能够稍微轻松一些,不用再去挤那种沙丁鱼罐头一般空气混浊的地铁车厢,居然两个人只用了几个晚上的功夫,就在东京的地下挖出了一条从野比家直通野比爸爸所在公司的私人地铁,还不算期间好几次挖错方向把洞打到河里的耽搁……

    如今从需要打洞抗压防渗漏的地下铁,换成了施工难度更低的地面铁路,而铺设路线的选址和沿途的地质资料,又可以照搬现代海南岛环岛铁路的现成记录,那铁路的施工速度更是快得让人瞠目结舌:整个施工队的二十多台黑科技全自动铺路机器一起开动,仅仅只用了一天,就把整条铁路都给修完了

    至于工期里剩下的时间,主要是在建设火车站、插警告标志、铺设附属公路、维修车间,还有培训丨火车司机和铁路养护人员等等,顺便解决一些迟到的征地纠纷——由于铁路铺得太快,在其中几个地段,工程车居然简单粗暴地从地主家的大宅子中间碾压了过去,让这些士绅的院子里多了个火车站,于是自然在事后惹出了无数风波,甚至还有乡民起哄要砸火车扒铁路的:穿越者元老院对海南岛的统治,目前也仅仅在临高、澄迈、琼州府城等一小块地方,实现了比较严密的全方位控制,而对于远离统治核心的西海岸许多偏僻地方,由于合格于部数量不足的缘故,暂时只能处于放任状态。所以还有很多乡绅对“澳洲髡贼”充满敌意,再加上西环线铁路野蛮施工给他们造成的损失,这些乡下地方很快就一起炸开了锅。

    很显然,这些无知乡民的各类“群体性运动”,严重于扰到了环岛铁路(西线)附属设施的建设,延迟了铁路的正式通车,让解放军工程兵部队十分苦恼。由于不熟悉这个时空的地方民情,也是为了避免脏手,这些麻烦最终被解放军工程兵部队一股脑儿打包丢给临高穿越者元老院想办法解决。

    而早已明白这个时代的残酷性的临高穿越者元老院,立即出动了麾下最野蛮最残暴的特殊治安部队——这支奉命乘火车到铁路沿线“维稳”的治安军,由犯了错误的归化民军官训练带领,其组成包括常年吃不上饭的日本浪人,从小就没有人身自由的安南奴隶,穷到没裤子穿的黎族和苗族猎手,向往新生活的穷苦渔民和海盗,还有怀揣发财梦来到东方却当了俘虏的西方水手等等。不用说,这群家伙就是一群纪律严酷的乌合之众,可以为了一天三顿有荤腥的大米饭和沾血的战利品,而令行禁止到让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之前,这支部队常驻石碌铁矿和三亚奴隶营,监管那些从南洋贩来的马来亚和爪哇土著奴工,故而非常精通各类酷刑,其残暴程度号称可以止小儿夜啼。而本次“维稳”行动的总负责人,则是这支部队的老上司,元老院归化民的杰出代表,满面横肉的三亚民政顾问兼奴隶营主管胡逊同志——在穿越者抵达之前,胡逊这家伙乃是独霸安游乐市地方(三亚的明朝称呼)的豪族,俨然是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并且常年为海盗销赃,每日与各路海上好汉打交道,故而养成了一副极端凶狠残暴的脾气,否则早成了别人嘴里的肥肉。

    在胡逊很识时务地归顺了穿越者之后,元老院很有知人之明地派他去管奴隶,而胡逊也果然把三亚奴隶营搞得如同奥斯维辛集中营一般,再怎么桀骜的家伙被塞进来之后,连饿饭带鞭打之下,也能很快变成听话的行尸走肉……总之哪怕是头虎也得跪着,是条龙也得趴着至于奴隶营外面白骨累累的乱葬岗,也是以惊人的速度在每年扩张着面积,据说当地的野狗因为整天吃死人肉,已经吃得眼睛都红了……

    总之,这样一伙凶神恶煞的猛人一亮相,铁路沿线的各地闹事乡民顿时被吓得尿了裤子——海南岛地处偏僻,文风薄弱,即使是所谓的地主乡绅,也基本找不出几个身上带着功名的读书人。而在明朝的社会环境下,若是没有功名,纵然是有良田美宅,也称不上缙绅,没胆子跟官府放对:于是,大部分利益受损的乡绅,都高高兴兴地收下了元老院的征地补偿款,表示热烈欢迎铁路从自家村庄通过,还“自愿”担下了定期清理铁轨的劳役。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