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续计划和未来展望

    关于后续计划和未来展望 (第1/3页)

    《上帝》终于完结了,这本原先打算写15字的短篇居然一不小心就洋洋洒洒写了45字,真是大出我预料之外。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本书注定因为其晦涩的内容和过高的‘逼’格而变得冷‘门’,但是我还是坚持着写了下来,主要还是因为有一大帮喜欢哲学和科学的读者们支持着我,这让我非常的欣慰。

    总的来说,我对于这个故事还是‘挺’满意的,虽然严格来说算是第一次尝试科幻,但是还是写出了点味道。至于符不符合各位硬科幻理科男们的口味,那就看大家自己判定的。

    其实说起来,一开始写这本书时,我也没有什么严格的大纲,写这本书,主要还是受到MC、文明和孢子之类的影响,还有小时候一些幼稚天真的无知幻想。

    这个故事,算是我写过的故事里最难的,其内容之繁杂,涉及面之广阔,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有时候屡次动笔,都感觉无从下手,有时候涉及到一些我自己都生疏的理论,我还需要自己‘花’时间去啃,不然会被一大批理科男们取消。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开头整体偏向于硬科幻,中期偏向于哲科,而最后则是偏向于幻想了。

    对于被打着硬科幻口号吸引进来的读者,我只能够引用一下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的话语:任何超越时代太多的科学乍看之下都和魔法无异。

    虽然这话有点为自己遮羞的意思,但是暂且还是让我拿来‘蒙’羞一下吧。

    事实上,从个人角度来说,任何科幻的限制都是很大的,因为现实中的科学发展是指数叠加式的,也就是今天踩着昨天的基础往上爬,明天踩着今天的技术基础往上爬,科技发展自然会像《奇点临近》中预测那般加速飞跃,而科幻作者对科幻的预测,往往是线‘性’的,因此,就像大刘说的那样,科学的发展,有时候往往会超出科幻作者的预计。

    就像再怎样的科幻作者都不敢想象“一拳打碎万千星辰”的妖孽场景,认为那是玄幻里才有的场景,但是抱着对未知敬畏的心态来说,根据丰饶原则,一切都是可能的,只是概率的问题。既然是概率的问题,那么在里,当然可以变成必然……

    科学最初被称为自然哲学,一开始科哲不分家,到了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从那之后,科学才飞速发展,‘但是说到底,科学的发展也极有可能是存在着一个极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